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和聚碳酸酯项目开启全面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施工现场一片忙碌;全市实有经营主体去年突破90万户,其中企业33.7万家……
奋进春天里,实干正当时。今年以来,惠州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按照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施、营商环境优化等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
成立监督专班
推进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2+1”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年伊始,惠州市各地车间产线忙碌有序,建设工地热火朝天,新模式强强联合激发新活力,新机遇挖掘推动更高水平开放,赛道跑出差异化竞争“加速度”。
2月6日,惠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举行。活动上,惠州集中招商签约项目203宗,计划投资941亿元;集中动工亿元以上项目240宗,计划总投资达1265亿元。活动吹响了惠州在蛇年的“冲锋号”,擂响了奋进催征的金鼓。
“项目建设进度如何?这个项目是什么原因导致还没有开工?”春节假期后,驻市工信局纪检监察组便迅速联合市工信局机关纪委开展监督检查,深入项目一线实地走访,监督推动未开工项目,逐一落实开工条件,确保“应开尽开”。
针对进展缓慢项目,该组督促相关职能科室认真查摆梳理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化解,并安排专人指导协助解决存在问题,以有力监督推动问题解决、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驻市工信局纪检监察组会同驻在单位专题调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驻市工信局纪检监察组会同驻在单位专题调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哪里、监督重点就跟进到哪里。今年3月,惠州市纪委监委成立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监督专班,以强有力的监督推进惠州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化产业体系。
“专班设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特色高效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建设等监督小组。”惠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监督专班以建设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为目标,着眼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任务落实、资金管理、政策执行等方面开展监督。推动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抓紧抓细“3+7”产业园区建设、实体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工作。
“我们坚决纠治急功近利、脱离实际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和反映强烈的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加重基层负担的突出问题,以及空喊口号、机械执行、消极应付等‘躺平’作风问题。”该负责人表示,专班还重点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严肃查处违规处置、贪污侵占、截留挪用等腐败和作风问题,切实保障专项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聚焦“百千万工程”】
以高质量监督助推县镇村现代化建设
“裸露土地覆上新绿,农舍外墙披上新装,河畅了水清了,‘空中飞线’不见了……”谈及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的变化,沿线村庄村民高兴地说。
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全省“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任务。
惠州依托环南昆山—罗浮山区域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高标准谋划了218公里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致力打造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专项整治进度如何?”“项目推进中有什么突出困难?”近日,龙门县纪委监委干部到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走访,直插一线了解进展情况。
龙门县纪委监委围绕高质量发展强化政治监督,聚焦沿线裸露地、河道治理与清淤、农房风貌品质提升等七大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监督检查,推动沿线环境品质提升跑出“加速度”。
开展最美旅游公路沿线整治以来,龙门县共出动11批次24人次,走访“三线” 整治关键区域、道路沿线绿化景观节点、河道环境整治重点河段、乱搭乱建拆除集中区域等重点场所,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7个。
惠州全面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
“我们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专门成立‘百千万工程’监督专班,通过建立以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主动抓、分管同志统筹抓、党风政风监督室专责抓、‘室组地局’协同联动抓的监督机制,形成协同贯通、一体发力的‘立体式’监督格局。”惠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提高“百千万工程”监督实效,惠州市还构建了“室组地局”联动监督和市、县(区)、镇(街)三级纪委及村(社区)监督站“四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村(社区)监督站的“探头”作用,将监督触角延伸至乡村、社区等基层服务组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监督格局。
去年以来,“百千万工程”监督专班推动问题整改7409个,约谈提醒275人,立案查处376人,处分261人。
如今,走进惠州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里有充满文艺范的农文旅项目,让人充分感受美景入画来。
惠阳区良井镇黄洞村寿昌湖旅游景区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评定、博罗县福田镇徐田村打造乡村治理积分制样板、大亚湾区霞涌街道新村村乡村创客基地揭牌、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成立强村公司……一个个乡村焕发出新活力,让和美乡村的新图景愈加美丽动人。
“我们将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以高质量监督助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惠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强化政治监督,围绕一体推进“三不腐”综合发力,以强有力监督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为惠州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聚焦营商环境】
将监督“探头”架到企业和窗口一线
“有了这个服务窗口,我们办证方便多了!”仲恺高新区一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前不久,仲恺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在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时,发现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和关联经营许可证需要多次跑腿,对简化证照办理流程的呼声强烈。
对此,仲恺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立即与市场监管部门对接,督促以此问题为导向,全面梳理营业执照和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5类高频办理、变更和注销事项,推进优化整合,将“多窗口”“分步骤”办理优化为“一个窗口、一套材料、并联审批、同步办结”,实现企业申报材料减少70%,办理时间和环节压减50%。
仲恺高新区营商环境监督专班深入政务服务大厅开展监督检查。
仲恺高新区营商环境监督专班深入政务服务大厅开展监督检查。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也是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专项监督的重点领域。
2024年4月以来,惠州市纪委监委牵头组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专班,着眼大格局、找准小切口,着力整治涉企“三乱两多”、漠视企业合理诉求、违规审批等企业反映较为突出问题,用好监督、办案、整改组合拳,打通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助力企业发展、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以有力监督为惠州经济发展清障护航。
为及时了解掌握和推动解决营商环境“中梗阻”问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惠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和营商环境监督服务热线等,将监督“探头”架到企业、窗口一线,以日常监督推动职能部门主动靠前服务。
通过设立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在各政务服务窗口和重点企业设置监督码、发放营商环境监督联系卡、联合职能部门走访调研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展线上营商环境问卷调查……探索搭建“纪企直通”沟通新渠道。
在惠州市纪委监委的统筹协调下,驻市政府办公室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司法局抓实市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工作,全方位、多渠道收集和摸排问题线索,借助“惠州市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中心”与市场主体双向沟通联系机制,主动走访调研,“面对面”了解企业需求,听取企业意见建议。
驻市政府办公室纪检监察组促进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和“中心”会商机制作用,全面梳理各司法和行政职能部门职责,及时对问题线索进行处置、分流,同时发挥跟进、督办和协调指导作用。截至目前,“中心”共受理问题线索73件,办结46件,解决了市、县(区)部分职能部门未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综合监管以及涉企“综合查一次”制度等一批损害营商环境、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获得企业好评。
驻市发展和改革局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发改局对照世界银行和省营商环境评价标准,迭代推出100项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清单,以问题为导向推动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对标先进地区制定实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推动全市政务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全面提升。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惠州市纪委监委紧盯服务窗口“吃拿卡要”,以及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干预插手企业合法自主经营,官商勾结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等问题,推进涉企问题线索直查快办,依法依规依纪查处,从严从快追责问责。
去年以来,惠州市营商环境监督专班聚焦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及拖欠企业账款多、限制竞争条款多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追回拖欠款2500余万元,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减免和降低市场主体负担400余万元、惠及1730家商户;开展行政审批窗口“微腐败”专项整治,共立案42人,通报曝光问题3个。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共立案441人,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56人,党纪政务处分331人,移送司法38人,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57份。
“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优化完善监督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惠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开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营商环境、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专项监督,紧盯责任落实强化政治监督,紧盯突出问题强化日常监督,紧盯问题线索精准追责问责,切实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以高质量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
惠城区纪委监委:
推动监督执纪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
走进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总投资22.1亿元的利元亨人工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正开足马力施工作业,不远处的精工社智能终端精密模具与部件制造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经济发展的强劲活力,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惠城区纪委监委紧扣“项目推进提速年”主线,以“清风之力”培厚营商环境肥沃土壤,全力推进项目生产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我们在网页上处理申请、提交上传相关材料,大概10分钟到15分钟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了,很方便。”惠州市兴鸿祥装饰有限公司企业经办人拿着“新鲜出炉”的营业执照赞不绝口。
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是“考官”,满意是“答案”。在惠城区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惠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成功完成了DeepSeek政务云的本地化部署,创新推出“智慧政务服务系统”,实现商事登记业务全流程、全天候、多元场景应用。
如今,商事登记“线上办”占比90%以上,审核时限压减超90%,智能审批准确率达100%,为惠城区高质量发展插上AI翅膀。
惠城区纪委监委以数据为支撑推动监督执纪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紧紧围绕DeepSeek政务云网上受理率、网上办结率及办理时效、资料提交、事项告知等办理质量跟进监督,督促行业职能部门转作风、提效能,为优化惠城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惠城区纪委监委紧盯干部作风建设,在“鹅城监督”小程序上线“营商环境监督投诉”专栏,集中受理办证、办事、执法等过程中推诿拖拉、吃拿卡要、粗暴执法、履行职责不力、服务态度差等纪律作风问题,以作风监督时刻“在线”引领营商环境持续向优。
博罗县纪委监委:
点题式精准监督为经济发展清淤排障
吊塔林立、机器轰鸣,工人、施工车辆有序忙碌,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走进惠州博罗产业园区,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企业内一幅幅忙碌的作业图和工地上一幅幅火热的施工图,构成了博罗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新质生产力不仅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的焦点,也成为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的重点。“我们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重点,构建起‘2+1’监督体系,切实为推动博罗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博罗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纪委监委构建起“纪巡审局”横向协同、县镇村三级监督纵向贯通的“2+1”监督体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清单式、点题式精准监督。通过聚焦企业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突出问题,开展“点题整治”工作,让企业选题、点评成效,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特别感谢县纪委的监督推动,现在我们厂区周边环境都改善了,员工上下班也更加方便了,而且快速拿到了技改资金。下来,我们将持续以创新为驱动,带领企业稳步发展。”近期,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高兴地表示。
博罗县纪委监管委针对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反映的厂区周边环境、配套道路问题,通过现场调研核实,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开展面对面多方会谈等方式,听取企业诉求,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督促当地快速落实道路硬底化工程,并推动工信部门为该企业及时发放已获批的各类技改资金共5000多万元,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后劲,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据了解,2024年,惠州博罗产业园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10家,实现产值353亿元;296宗项目投产、292宗项目动工建设;新引进项目159宗,总投资200.5亿元;全县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现代食品等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完成产值近1300亿元。
同时,博罗县纪委监委深入排查并严肃查处了一批涉企执法中的吃拿卡要、收受贿赂、摊派费用等侵害企业利益的案件,督促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扎实开展以案促改,推动开展政务服务提质、行政审批提效“双提升”行动,牵头职能部门取消证明事项940项,帮助全县567家传统规上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我们将常态化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反腐,以更加强有力的专项监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博罗县域经济发展清淤排障,全力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博罗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南方+记者 蓝单
通讯员 惠纪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