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变“湾区菜篮子”!泰美“社村”合作项目新农人带领农户“组团”种地

博罗发布 2025-03-20 12:32

在博罗县泰美镇的供销农场里,超800亩土地正悄然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故事”。通过“供销社+村集体+小农户”的创新模式,一群来自“社村”合作项目的新农人正带领乡亲们解锁增收“新姿势”,让土地焕发新生机,让乡村涌动新活力。

红葱头飘香,田间奏响“丰收曲”

近日,记者走进泰美镇车村村红葱头种植区,红葱头独有的辛香味道扑鼻而来。工人们正把采收好的红葱头送往冷藏库,静待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和红葱头一样种植在这片土地上的还有玉米、豆角和水稻,供销农场通过统一采购优质农资降低成本、冷链仓储锁住鲜味、品牌化包装提升附加值等服务,为农户们打通了全产业链条。

新农人返乡,撂荒地变增收地

从种子到餐桌,农户的农产品通过供销平台订单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商超,这一链条的畅通离不开供销专业合作社里扎根乡土的新农人。在泰美镇,利有武就是这样一位开拓者,他带着对土地的深情与市场洞察返乡创业。“泰美引入供销农场模式,让我意识到现代农业需要专业团队运作。我在管理农场的同时,还跟着农技专家学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为每个作物做成本分析。农户只管安心种地,剩下的交给合作社。”利有武信心满满地说。

“泰美引入供销农场模式,让我意识到现代农业需要专业团队运作。我在管理农场的同时,还跟着农技专家学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为每个作物做成本分析。农户只管安心种地,剩下的交给合作社。”利有武信心满满。

探索社村合作模式,农户吃上“定心丸”

据了解,车村村供销农场里的“社村”合作新模式主要是借助供销社系统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泰美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建成楼下村供销农场、车村村供销农场和罗福田村供销农场,与大湾区农产品基地形成供销联动,形成“基地+供销社+村集体+小农户”模式,订单农业和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

据博罗县社村合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戚广杰介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主要是靠订单农业+全程服务。农户选择参与合作种植,我们会按照保底价格和市场价格收购农产品,以此保障农户收益。”除此之外,供销农场通过整合供销社资源,提供从种子、农资到农机、仓储的全链条服务,农户告别“单打独斗”,轻松对接大市场。

泰美镇的供销农场只是博罗“社村”合作项目的一个具体体现。该合作项目是县供销合作联社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的实践,也是推动供销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