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政协第十六届江门市新会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发言大会召开。来自新会区民革、区民盟、区民建、区民进、区农工党、区致公党、区九三学社、区工商联、港澳联络组以及圭峰会城联络组共11个单位的委员代表,紧扣新会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发展海洋经济、低空经济,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及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
关键词:海洋经济
近年来,江门市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计划以优化现代海洋产业结构为主线,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新会区作为江门海洋经济的主战场之一,拥有海域面积94.88平方公里,范围包括银洲湖、虎跳门北岸及黄茅海湾顶西岸银湖湾附近海域,大陆海岸线长86公里,涉及7个镇街区,资源禀赋良好,具有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良好基础。
民革新会区委员会代表张润沛。 南方+ 黄绍侦 拍摄
民革新会区委员会代表张润沛。 南方+ 黄绍侦 拍摄
会议中,民革新会区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加快向海拓展新空间,打造高质量发展“蓝色经济引擎”的建议:
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坚持“陆海统筹”空间布局原则,严格海洋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加强岸线资源精细化分类管理,严格控制海岸线向陆一侧土地利用。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强化政策引领,精准对接上级资金支持,统筹专项债券资源,鼓励社会参与,收益共享。支持引入多元化融资模式,鼓励商业银行和投资性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信贷力度。
二是加强陆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谋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万吨级公共码头,加快推进崖门出海航道疏浚工作,提升崖门出海航道通航能力,完善港航基础设施。加强银洲湖两岸路网建设,提高沿海地区与主城区的联系效率,加速产业布局向沿海地区发展。深化交通互联互通,助力银洲湖两岸临港工业升级发展。
三是高标准打造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基地。深化深江合作、新台合作和珠三角区域联动,做好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加快打造华南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基地。壮大培育中交四航、南洋船舶、威立雅等龙头企业,拓展和优化海工装备产品,向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辅助船领域转型升级。按照“产业集聚、上下游延伸”原则争取在招商项目上取得突破。
四是创新滨海文旅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研究与周边城市建立“一程多站”式滨海旅游合作模式。重点打造大湾区高端健康产业基地、水上风情游工程、崖门渔港风情小镇三大品牌。差异化塑造滨海特色风貌区,加强滨海旅游形象塑造。依托崖门国际游艇会、小帆船酒店等项目,培育游艇旅游新业态,积极发展休闲渔业。继续推动古兜温泉度假区、京梅·蔡李佛拳文化体验园等文旅示范项目建设,打造集中医药温泉、中医药疗养、海港休闲度假、历史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高品质、高标准、高质量的滨海康养休闲旅游。
五是促进海洋创新人才集聚。结合新会区海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引进和培养与海洋产业发展相协调的素质优、层次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筹建新会海洋专家智库,为新会海洋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建议在本土院校开设海洋专业,依托地方和企业构建实习实训平台,探索产教融合途径,建立海洋技术类人才储备库。
关键词:八镇联动
当前,新会区处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正积极发挥镇(街)在连接城市与乡村中的关键作用,以“八镇联动”为契机,整合资源,对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进行全面的提升,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民建新会区委员会代表林振庆。 南方+ 黄绍侦 拍摄
民建新会区委员会代表林振庆。 南方+ 黄绍侦 拍摄
会议中,民建新会区委员会提出了关于以“八镇联动”为契机,加快推进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规划编制。由区级层面加快新会区“城镇圈一体化发展规划”方案编制,顶层规划设计,按照轻重缓急,做好开发建设时序,远期纳入“十五五”规划,不断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布局,推进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针对农村土地零散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以一体化发展规划为基础,同步协调全区11个镇(街)全域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村庄规划,并出台镇村集聚区升级改造支持政策,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创新发展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建议各镇及工业园区,以圭峰会城、潭江、银洲湖西岸、银洲湖东岸等四个一体发展区为基础,探索实行“园镇合一”管理体制,推动工业区与镇职能整合、机构整合、功能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探索“园镇”党政干部交叉任职,通过干部交流,常态化推进镇街年轻干部挂职,助力区域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工作交流。尽快研究出台新会区园镇招商合作共享和利益分成标准,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项目共引,提升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加快推动区域产业协同联动。梳理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省产业园区等多重政策,积极研究探索“园镇”一体化发展共享各类政策红利。推动完善新能源电池、硅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金属制品及水暖卫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跨区域合作,协同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做大做强产业链,实现互补发展。围绕新兴产业链需求的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未来产业发展的根基,以搭建产业实验室、检测平台建设,吸引未来产业的创新中、小微企业在新会各镇集聚成链。
四是国资赋能,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积极探索国资全面参与各镇(街)产业园区及镇村“工改”的开发运营。一方面,通过“国资+社会资本”的投资方式在各镇产业园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5.0产业空间、实验检测室等产业平台服务设施,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和免租、减补贴等政策,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潜力大、成长性好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探索“镇村+国企”联合开发运营,通过建立“工改”母基金,撬动银行借款投入,参与工改项目的管理和运营,赋能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此外,加快镇域之间交通互联互通建设,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通过PPP、直接投资和合作项目等模式,参与镇域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五是推进人才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探索统筹颁布“产业地图”和“人才图谱”,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推动区域产才大融合。探索搭建区级层面的“镇街人才引智招商平台”,探索数字招商,数字引才,开辟面向重点企业、工业园区、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的线上招聘网页,搭建不打烊线上招聘平台。探索搭建产业校企合作平台,引导江门本地职业院校,围绕各镇产业布局设置专业,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围绕产业链、教育链、专业链、人才链,形成立体化的产教融合专业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关键词:低空经济
2024年,新会将低空经济作为重点做大做强的特色产业,积极与深圳等低空经济领先城市对接合作,并已引入4家航空领域相关企业,其中,江门智联航空公司与低空经济密切相关。
致公党新会区总支部委员会代表卢少芳。 南方+ 黄绍侦 拍摄
致公党新会区总支部委员会代表卢少芳。 南方+ 黄绍侦 拍摄
会议中,致公党新会区总支部委员会提出了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快编制低空经济产业规划。根据新会区产业发展基础、资源配套条件及环境承载能力,结合《江门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2024-2035)》,加快编制低空经济产业规划,设立专门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深入研究低空经济产业链,找准适合新会区发展低空经济的新赛道。
二是加大低空经济招商力度。充分发挥新会区工业配套设施完备,尤其在应急救援、海工装备领域基础雄厚的优势,通过低空经济发展培育专班和产业招商培育小组,全面加强与广州、深圳、珠海等低空经济核心城市的合作,在关键零配件环节加强发力,招引机翼机身材料、电池、电机、传感器等配套生产企业,引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快布局低空经济基建。根据UOM公布的全国范围内的适飞空域,银湖湾滨海新区空域被列作适飞空域,微轻小型无人机无需申请即可在120米高度以下飞行。建议对接《江门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2024-2035)》,在银湖湾滨海新区部署5G-A通信基站及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实现300米以下空域全覆盖。同时,在适飞空域规划建设无人机试飞基地,优化空域管理,完善起降网络,争取成为全省空域管理试点。
四是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低空文旅,依托丰富的侨文化资源,推动低空经济与侨文化交流相结合,打造“低空经济+侨文化”的低空文旅特色品牌,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赋能现代农业,建设无人机示范基地,利用无人机技术开展农业植保、农产品物流等业务,推动低空经济与乡村振兴结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强化应急应用,整合应急管理部门资源,建立无人机消防救援分队,发展应急救援等业态,力争实现镇级应急调度全覆盖,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
五是强化低空经济人才队伍。低空经济领域企业科技含量高,对专业人才需求大,建议以广东华文航空艺术职业学校项目正式落户为契机,与本地龙头企业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与实训基地,开设与低空经济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同时,加大对低空经济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低空经济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
依据广东省的整体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将达数千亿元。抢抓机遇,江门市、新会区正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升级和产业化,发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效应,力争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会圭峰会城联络组组长徐丽萍。 南方+ 黄绍侦 拍摄
新会圭峰会城联络组组长徐丽萍。 南方+ 黄绍侦 拍摄
会议中,新会圭峰会城联络组提出了关于以人工智能赋能新会新型工业化的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AI技术推广应用发展规划。建议江门将AI技术推广应用纳入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同时,制定行业AI技术应用路线图,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AI技术应用路径。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议政府考虑设立AI技术推广应用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AI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人才培养;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AI技术投入;完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推动政府数据、行业数据和企业数据的安全有序开放。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夯实AI技术应用基础。一方面,建议通过江门的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引进一批AI技术人才,在企业中发挥领头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好江门高校资源,鼓励高校开设AI相关专业,扩大AI人才培养规模;同时,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AI人才培养基地,加强AI技术职业培训,提升企业员工AI技能水平。
四是打造应用示范,树立AI技术应用企业标杆。实行政府牵头,产业园主导,各企业深度参与的模式,汇聚产业领域和科研领域的资源,促成江门部分大型企业与互联网大厂开展合作,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AI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打造AI技术应用的样板企业。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AI技术应用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撰文/摄影:黄绍侦
通讯员 梁文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