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桌那么大的角仔,你见过吗?500多年的高明民俗好吃又好玩
食“金”食“银”,春耕好运!
3月1日,随着一个餐桌大小的角仔被切开分享,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第十二届角仔民俗文化节正式开始。数千村民、游客不仅品尝更合角仔,更体验亲手制作,深入感受地方特色。在传承弘扬非遗文化,更合也以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节庆丰富文旅内涵,促进经济发展。
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举办第十二届角仔民俗文化节。
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举办第十二届角仔民俗文化节。
角仔,是更合富有浓郁乡村特色的美食。相传,角仔起源于明清时期,最初是更合人民在节庆时用来招待宾客的美食,随着时间的推移,角仔逐渐成为更合的标志性美食,并承载了更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角仔主要分为粘米角、糯米角两大类,形似元宝。糯米角是甜馅,用来油炸,俗称为“金角”;粘米角是咸馅,以蒸为主,又叫“银角”“白水角”。吃角仔寓意“食‘金’食‘银’ 春耕好运”。
农历二月食“角仔”是更合镇的传统民俗,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春分,更合镇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角仔,等待亲戚朋友们前来团聚,比春节探亲还要隆重。
更合镇就此打造了一个极具民俗底蕴、节庆喜气的传统民俗节日——角仔节。目前,更合镇角仔民俗文化节已举办11年,每一届都吸引大量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参与,成为展示更合镇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为了进一步推广角仔文化,更合今年特别推出了“更合角仔星推官”活动。当天,更合为星推官们颁发牌匾,星推官们手把手教游客制作角仔,让众人深入体验地方文化。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盛正挺
剪辑:黄迅
通讯员 更宣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黄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