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清城区石角镇抢抓广清接合片区清城片区发展契机和广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重大机遇,依托“一江双园”(北江流域、广清产业园、广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园)资源优势,促进辖区“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锚定进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目标,通过外抓产业提升、内促资源整合,连续第4个年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跃升至596名,是粤北地区唯一入选的乡镇。
聚焦实体经济
铸强工业基础“主引擎”
石角镇坚持项目引领提升经济态势,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56.91亿元,同比增长14.6%。力推“工改工”再造产业动力,征收盘活村级工业园约2600亩低效用地,成功引入总投资28亿元的平川项目,有序推动万洋项目加速落地,切实打造低效产业用地“腾笼换鸟”石角样板。
同时,石角镇创新“一企一策”解决历史问题,推行“一企一班子一服务官一策略”机制,采取带附着物出让、解除历史协议、带息返还土地出让金、重新“招拍挂”出让等处置方式,有效解决泰都钢铁、建滔集团等企业的历史问题,力促上述企业年工业总产值再上新台阶。
石角镇还首创“内循环平台”实现强链补链,以重点项目领导班子挂点清单和重点企业领导班子挂点清单“两张清单”为重要抓手,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常态化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产业协同调研、“石企用石货”等活动,促成辖区多对企业达成供需合作,进一步释放镇域经济内生动力。
聚焦典型培育
筑牢“三农”事业“压舱石”
石角镇搭建卫星工厂“星链矩阵”,推动建成7间乡村振兴卫星工厂和万悦社区“一针一线”纺织服装技能培训基地,累计完成纺织园外溢订单超16万件,有效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和集体增收。
石角镇搭建卫星工厂“星链矩阵”,推动建成7间乡村振兴卫星工厂和万悦社区“一针一线”纺织服装技能培训基地,有效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和集体增收。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石角镇搭建卫星工厂“星链矩阵”,推动建成7间乡村振兴卫星工厂和万悦社区“一针一线”纺织服装技能培训基地,有效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和集体增收。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同时,石角镇打造高附加值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石角优农”农产品系列品牌,推动鳗鱼、山苏、辣椒、番茄等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打造3家省级标杆合作社和3家省级标杆家庭农场。
值得关注的是,石角镇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立以行政村经联社作为唯一出资人持股的村级强村利民公司。目前,黄布、马头、石岐、塘头等村均已规范履行村级三重一大、四议两公开等流程成立了村级强村利民公司,瞄准强村富民目标,围绕文旅、研学产业、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和打造农业产业链条等方面找准差异化发展路径,探索党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专业化运作、老百姓受惠的经营机制,积极筹划项目壮大村级经济。
石角镇打造高附加值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石角优农”农产品系列品牌,推动鳗鱼、山苏、辣椒、番茄等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石角镇打造高附加值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石角优农”农产品系列品牌,推动鳗鱼、山苏、辣椒、番茄等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石角镇还带动产学研协同发力,推动景盛公司与仲恺农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建立共享研究平台,获评市农业发展项目龙头企业,成功获得“清远好风土”品牌使用权并获得“清城优选”推荐,已实现年营收超2600万元;波记菜场与仲恺农学院、省农科院等开展农业高新技术科研和示范推广合作,年产值约1000万元,入选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目前,石角镇被评为省乡村治理示范镇,石岐村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黄布村获评市级乡村运营先行村。
聚焦全域旅游
激活文旅产业“动力源”
多元业态解锁产业活力,石角镇借力成功协办全国轻型飞机锦标赛的契机,带动“低空+”产业链延伸,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深挖“水经济”“低空经济”和“夜经济”潜能,沿线建设星链之音、翔鹏户外等文旅项目,拉动实体经济消费持续上升。
多元业态解锁产业活力,石角镇借力成功协办全国轻型飞机锦标赛的契机,带动“低空+”产业链延伸,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多元业态解锁产业活力,石角镇借力成功协办全国轻型飞机锦标赛的契机,带动“低空+”产业链延伸,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同时,石角镇组团布局力促连片成色,以“多彩北江·凤舞清平”乡村振兴风貌带为轴线,以美林湖“旅游休闲片区”和石岐村“特色农业片区”为拓展点,融合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休闲农业等元素,将石角旅游向多样化、融合化、个性化方面延伸。2024年7月,美林湖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
以点带面助力全域提升。石角镇与平川集团对接引入清平·北江美丽乡村文旅项目,预计带动游客增长超百万人次;推动石岐白沙田园综合体、产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开拓电商基地和文旅产业发展路径;打造“四色马头·多彩传承”农文旅品牌,培育发展“野馆子”、“花团小院”、树下咖啡馆等潮流文化空间,全镇文旅产业面面生花,成功推动石角镇入选省级文化旅游特色镇。
聚焦基础设施
锻造发展保障“强筋骨”
圩镇颜值美丽蝶变。在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全面完成的基础上,石角镇累计投入约4000万元,推动北江大堤沿线房屋外立面连片改造、生态旅游停车场建设、“北江河鲜美食街”网红打卡点、美丽圩镇客厅2.0等工程项目持续升级。
园区基建增势赋能。石角镇成功向国家申请发行了约20亿元的专项债用于建设广清纺织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助推广清产业园累计投(试)产企业164家,广清纺织园新建厂房120多万平方米,落户企业超500家。
石角镇成功向国家申请发行约20亿元的专项债用于建设广清纺织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助推广清产业园累计投(试)产企业164家,广清纺织园新建厂房120多万平方米,落户企业超500家。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石角镇成功向国家申请发行约20亿元的专项债用于建设广清纺织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助推广清产业园累计投(试)产企业164家,广清纺织园新建厂房120多万平方米,落户企业超500家。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公共配套优化完善。石角镇投入2300万元建设镇级垃圾中转站、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二期)和德龙大道污水管网完成建设;投入约1亿元推动石角卫生院广清楼、广清门诊部、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石角一中综合运动训练馆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城镇建设品质显著提升。
聚焦人居环境
焕发宜居家园“新风貌”
创新机制促管护。石角镇在全市首推线上“乡村振兴积分平台”,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积分细则,设立积分兑换点,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深入推行“三个一元、五个包干”制度,建立村级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镇持续推行“逢五出发”政企校合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全面调动辖区17家企事业单位挂点包干,镇属中小学以“小手牵大手”形式强化宣传,发挥“政企校”助力效能,实现“全民一起干”的良好氛围。
聚焦重点促提升。石角镇组织多部门对标开展主干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在主干道沿线种植绿植1260棵、新建花基约620米、铺设草皮约2800平方米;投入约3000万元,完成532栋房屋外立面改造。
狠抓“六乱”促整治。部门联动开展常态化和专项整治,石角镇拆除破旧附属设施、乱搭乱建、违法建筑256处约6000平方米;处理非法设置户外广告招牌设施730余处;累计清理村庄房前屋后、“六边”积存垃圾4000余处,清理河流、鱼塘、沟渠等水域生活垃圾漂浮物300余处。
聚焦生态建设
共绘绿美发展“锦绣图”
示范引领高位推进。石角镇对接省规划设计院科学谋划石岐村绿美示范点位建设,切实以示范点建设为引领,带动全镇绿美乡村建设“各村各美”,2025年预计完成15400棵苗木种植;邀请专业公司针对白沙田园综合体深化设计,结合现有苗木种植位置设计口袋公园、休闲步道等进一步丰富白沙田园综合体休闲作用及活动功能;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全镇绿化设计、种植、优化工作,利用院校学生专业性强、创新度高、思维活跃的优势,推动“狮意白沙”大榕树下休闲区域提升项目、西一村绿美提升项目等校地共建项目落地,赋能乡村绿美建设。
企业参与反哺乡村。石角镇积极动员辖区企业、热心人士、商家等群体认捐认种,为绿美生态建设提供资金保障。2025年1月至今,已动员17家企业参与乡村绿化认捐认种工作,认捐金额达16.9万元,认捐苗木价值153.7万元。
紧抓关键全民参与。在继续执行“积分兑绿”制度的基础上,石角镇创新建立“绿美大使”制度,借助邻里力量,实行设岗定责,明确定期淋水、施肥、除草、修剪等工作责任,同时巧用积分制,鼓励群众参与绿化管护获取积分,兑换绿美礼品,切实在全镇范围内广泛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绿化美化家园的氛围。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张静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