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登上荧屏,年代剧开年爆款频出!

作者 张思毅 2025-03-04 17:55

影视行业终于迎来又一个春天——

大银幕上,《哪吒2》热度居高不下,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电影的实力和独特魅力。

小荧屏上亦是百花齐放,年代剧、都市剧、家庭剧、爱情剧……各类题材的新剧接连登场,带观众度过了一段又一段难忘的追剧时光。

3月3日,由姚晓峰任总导演,赵冬苓编剧,白鹿、欧豪等主演的电视剧《北上》在央视一套黄金剧场正式播出,开播15分钟实时收视率突破3.5%,收视峰值达3.5367%,平均收视率达3.1%,创下近两年国产剧集首播日实时收视率纪录。

这部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同名小说的年代剧,以大运河文化为背景,演绎时代发展下一群运河儿女从青春懵懂到北漂奋斗,最终回归家乡守护运河的故事,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生活画卷。

近年来,经典文学作品已成为影视创作、改编的富矿,文学力量也在不断助推影视作品实现内容升级。而从《人世间》《繁花》成为全民爆款,到今年开年,央视播出的《六姊妹》《北上》连创收视新高,可以窥见,我国荧屏上正在掀起一股年代剧热潮。

《北上》:展现运河人家的烟火生活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在大家的印象里,“京杭大运河”大多只是出现在历史课本中的五个字,或是纪录片中的一段历史缩影。以大运河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也较为少见。

而在著名作家徐则臣笔下,京杭大运河不再只是历史中的存在。

《北上》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

“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脉、精神之北。

大水汤汤,溯流北上,该小说力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

2019年,《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和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影视化改编随之开启。

电视剧《北上》以女主角夏凤华(白鹿 饰)的视角开篇:运河边的花街小院里,居住着五家人,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夏凤华、谢望和、邵星池、周海阔,以及10岁才被接回奶奶家的马思艺,既是同班同学,也是最好的玩伴。后来又有同班同学陈睿加入,六个运河儿女一起长大,从青春懵懂到北漂奋斗,最终又决定回归家乡守护运河。

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最喜欢的事除了跳到运河里游泳,就是沿着运河边的桥梁、街道疯跑。

开播之际,剧中一段长达4分钟的长镜头就在网上引发热议:夏凤华带着初来乍到的马思艺去各家认门,从谢家的木门到夏家的小院,一镜到底串起了五户人家的故事。

观众透过这四分钟能够迅速了解每一个角色的特点:例如周爷爷是文化人,儿子周宴临是淮扬菜大厨,儿媳妇罗之美是昆曲演员,孙子周海阔在耳濡目染之下,便成了小院里学习最好的孩子。

谢望和的爸爸是船老大,夏凤华的爸爸和他一起合伙跑船,所以两个孩子都有着遗传自父亲的正义感,是最愿意为朋友出头的人。

除了叙事功能,这段长镜头还用最朴素的镜头语言,写就了一首时光的诗——

宁静的夜,灶台边的炊烟,家长与孩子间的唇枪舌剑,孩童奔跑的脚步……这一刻,观众仿佛置身于烟火气满满的运河人家中,享受着难得的温暖静谧。

《北上》开篇的剧情不“爽”,甚至没有什么跌宕起伏,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孩子们遇见的烦恼,都是平平淡淡的。它并不执着于创造戏剧冲突,只是为了给观众讲一个真实、有温度的年代故事。

为展现真实的年代质感,《北上》剧组历时半年深入运河沿岸实地采风,在一片空地上平地起高楼,从无到有,搭建起一座理想中的“花街小院”,并以万件生活旧物,复刻出上世纪90年代大运河畔的市井烟火,用真实的细节,让观众能在镜头推移中,触摸到时光褶皱里的温度。老中青三代演员同框,演绎的运河人家既接地气又充满人情味。

伴随着这幅运河儿女生活图卷的不断展开,运河奔涌不息的生命力,也正在注入观众心中。

年代剧开年“霸屏”,现实题材广受关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装剧在国产剧市场中的占比及播出效果都要优于现代剧,也成为“国剧出海”的拳头产品。但近几年来,多部大制作古偶剧“折戟”,现实题材剧反而爆款频出,也让整个市场创作者们将目光更多地转向现实题材创作。

开年在央视一套黄金剧场播出的现实主义家庭情感大剧《六姊妹》也是改编自同名小说。自播出以来,《六姊妹》的收视率十分强势,不仅在2月同期播出的剧集中热度第一,还创下了CVB收视历史纪录,成为唯一CVB单日收视率破5的剧集。

作为一部年代家庭剧,剧集开创性地以女性视角展开,通过何家六个姐妹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网,展现了多子女家庭的温暖与困境,精准把握了年代剧受众的情感需求——

生活里的烟火气,日常中的家长里短,家人、朋友之间的相处模式,冲突的发生与化解,以及与自身有强烈共鸣的社会议题。

另一部引发热议的家庭剧《180天重启计划》,同样是以女性视角呈现,以28岁女儿顾云苏(周雨彤饰)与母亲吴俪梅(吴越饰)为期180天的同居为切口,讲述两代人如何在鸡飞狗跳的碰撞中重构亲情纽带,以轻喜基调探讨了当代家庭中“相爱相嫌”的复杂情感。

周雨彤大喊“不上了不上了不上了”的“职场发疯”名场面,更在社交网络上实现破圈传播。

00:24

(周雨彤回应“职场发疯剧”引发打工人共鸣:这段演完确实挺爽的,时长共24秒)

周雨彤回应“职场发疯剧”引发打工人共鸣:这段演完确实挺爽的

“金句频出,从爆笑看到爆哭”“舍不得倍速和快进”“在故事里看见自己也想起了妈妈”……该剧播出后,不少观众化身“自来水”留下真挚评论。

进入3月,包括《北上》在内的多部现实题材新剧更是强势登场:

聂远、杨蓉、张铎领衔主演的《大河之水》,将聚焦税务题材,讲述新东市岭水区税务局风控局局长郑昊,与其前女友梁锦秋以及二人在大学期间称为“高智商铁三角”的财大教授赵明达等人在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进行代号“10·8”专项打击活动时层层较量的故事。

辛芷蕾、白客、张子贤、姚安娜领衔主演的医疗题材剧《仁心俱乐部》,将深入展现五位医者的平凡日常,让观众看见无影灯下,不仅有生死博弈,更有真实滚烫的人间悲欢。

经典文学IP改编,正值“当打之年”

随着《人世间》《繁花》《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等精品剧集播出后获得观众热烈反响,现实题材的经典文学作品已成为影视创作、改编的“富矿”。

2025年预计依然是经典文学IP改编作品的“当打之年”,各平台均储备了充足的重量级大剧,力求在剧中保留经典作品的文学之魂,同时呼应当下的社会热点、民心民情,打破与当今观众的时空距离。

央视2025“大剧看总台”电视剧片单重点推荐了多部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大剧,其中不乏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多位著名作家的代表作。

而除率先播出的《北上》外,同样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千里江山图》,由王倦、金海曙担任编剧,是以1933年设于上海的党中央机关的战略大转移为背景的谍战剧。

古装历史题材剧《风禾尽起张居正》根据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熊召政长篇小说《张居正》改编,将由常江、李洁担任编剧,陈道明担任监制。

由杨幂、欧豪、倪大红、秦海璐等主演的年代剧《生万物》,改编自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获奖作品、赵德发创作的“农民三部曲”之一《缱绻与决绝》,以小人物彰显大情怀,展现新一代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逐渐觉醒,奋力求生存、求发展的历程。

《高兴》改编自贾平凹同名小说,由白宇帆、于文文等主演,讲述农民工克服城乡文化差异,收获美好爱情的故事,幽默呈现充满人情味的小人物生活。

继《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承欢记》《玫瑰的故事》后,又一部亦舒经典小说《独身女人》被搬上荧屏——都市情感剧《独身女人》由张晓波执导,《繁花》编剧秦雯执笔,唐嫣、赵又廷领衔主演。亦舒IP的高热度加上实力主创班底,令该剧未播先火。

此外,余华、温瑞安、马伯庸、南派三叔等知名作家的作品也被各大平台列入影视改编计划。

2025年,国产影视行业预计将再掀文学IP改编热潮。

南方+记者 张思毅

编辑 王露纯 陈梅玉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