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都市核心区”扩容,宝安为何“入圈”?| 南方观察

2024-10-11 20:40

10月10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有关情况。日前,国务院批复《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深圳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

《总体规划》明确,深圳是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包括全国性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等。

《总体规划》提出,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格局,推动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其中,多个重要的空间承载地位于宝安区:宝安区(新安、西乡街道)及前海“扩区”后的范围整体被纳入“都市核心区”。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均对宝安给予了高定位高期望,《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首次将宝安区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核心区和“黄金内湾”;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宝安分担“17+2”;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建设,宝安占据两席。

此次宝安更广阔的空间被纳入深圳都市核心区,将如何赋能深圳发挥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宝安凭何“入圈”?将迎来哪些发展新机遇?

明确“前海扩区后的范围整体纳入”

值得一提的是,《总体规划》首次提及“前海扩区后的范围整体纳入”。

3年前,前海“扩区”,向西扩展了宝安中心与大铲湾片区、宝安机场及周边片区、会展新城和海洋新城片区等,总面积从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其中2/3的范围位于宝安。

也就是说,“扩容”后的深圳都市核心区,继续向深圳西部腹地延展,覆盖位于宝安的前海扩区范围。

叠加“前海扩区”、“都市核心区扩容”等机遇,这些片区的战略地位“再升级”、城区功能“再转型”,将承载起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商贸、科技创新、文化教育和国际交往等核心功能。

前海“扩容”3年来,“新宝安”与“大前海”相向而行,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前海要素”更加畅通与宝安互动、交融,宝安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

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向赋能下,宝安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年跨越2个千亿台阶”,2023年宝安GDP突破5200亿大关,跻身全国区县“第一方阵”;宝安中心区、腾讯企鹅岛、会展新城、海洋新城等“巨无霸”服务业组团一个个崛起,软件业、会展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正在成为宝安经济新的增长极。

现代海洋城市是《总体规划》对深圳的城市定位之一,海洋产业集群则是深圳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面积达120平方公里的“大前海”,正是深圳发展海洋产业的“主战场”。

未来,位于宝安前海片区的深圳西部海域,将成为全球瞩目深圳的又一个新的地标。

据了解,宝安围绕拥有的175.13平方公里海域、52.98公里黄金海岸线和5.3平方公里规模化连片增量土地的海洋新城,积极布局深地深海未来产业:目前已落户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农发集团已在宝安落户深圳国际金枪鱼交易公司等4家大型渔业企业;震兑工业智能等一批优秀的海洋产业装备企业在宝安涌现。

随着都市核心区域拓展到更广袤的创新热土,宝安协同前海,将继续书写怎样的高质量发展故事?拭目以待。

活力街道的都市“核心”实力

今年6月,研究机构赛迪四川发布“2024活力街道500强暨中部100强、西部100强”榜单,西乡、新安街道就携手入围前10。

成为“活力街道”,还被纳入都市核心区,新安、西乡蕴藏怎样的实力?

新安街道,宝安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经济第一重镇。随着7.2平方公里土地纳入前海,“而立之年”的新安,以前所未有的机遇站在聚光灯下:前海—宝安中心区,星通大厦、宝安第一高楼恒明珠大厦、湾区之光摩天轮、海纳百川大厦、前海人寿金融中心等鳞次栉比,超千亿级产业集群在这片天际线悄然崛起。

今年以来,新兴产业集群版图在这片经济高地不断打开:西门子运动控制研发创新中心、中国二十冶等一批优质企业项目接连落户;尖岗山国家高新区日新月异;雪花科创城、恒悦创客魔方等现代化产业园区培育壮大;经济总量、上市公司、总部企业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区第一,GDP超过千亿元。

要说“让更多的人愿意来、留得住”的宝地,当属西乡。西乡街道,是深圳人口最多、社区最多、城中村最多的特大型街道,肩负城市吸纳高水平人才和承接外来人口的“主阵地”作用。

从阡陌到繁华,这个老城区释放着新魅力:在大仟里,港人流连在各店铺中;在夜幕降临的西乡盐田夜市,锅气、人气逐渐升温;在西湾红树林,游人寻着落日的绝美机位。

数据显示,2023年,西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413.20亿元,同比增长3.4%;2024年一季度,西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0%,增速超过全区。

勇担深圳引领湾区发展“支撑极”

《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涵盖九个方面,第一项便为加强区域协同,发挥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宝安的区域辐射能力如何体现?如何以更高的开放能级,向港向湾向世界?

宝安,是深圳的宝安,更是湾区的宝安。前海“扩区”、粤港澳大湾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深中通道等重大战略逐一落地、重大平台“落子不断”,宝安“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的定位更加鲜明。

借助前海的平台优势,开创深港合作新局面。

在前海“扩区”范围内,宝安规划建设了合作区内唯一的先进制造主题园区——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融合宝安的产业优势与前海的政策优势,推动香港先进技术转化落地。目前,在宝安区经营发展的港资企业已超过5000家。

用好宝安的融湾渠道,承载珠江口东西两岸合作新实践。

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后,宝安作为大桥在深圳的登陆区,真正实现半小时直达珠江西岸,成为“深圳总部+中山制造”等合作模式的最佳试验场。坐拥“六位一体”顶流交通配置,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此地交汇,宝安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向往地,领湾发展潜力十足。

利用城区规划布局,加快“三城”建设从蓝图到实景。

《总体规划》从四个方面明确,深圳要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连接全球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城市空间。

这与宝安的城区发展规划不谋而合。今年,宝安阔步向着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破浪前行:

“企鹅岛”、华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等具全球影响力的标杆项目“拉满”进度;“湾区之眼”、华发冰雪世界等世界级城市文旅新地标拔节生长,一个更“超级城市新中心”羽翼日渐丰满。

如今,一个更有活力、动力、创新力的新宝安正驭势前行,为深圳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撰文】罗维维 胡百卉

【摄影】何俊

【统筹】崔洁

编辑 王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