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公布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老阳江人或许都去过

作者 陈步上 2025-01-05 20:06

近日,为进一步完善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扎实开展保护及活化利用工作,阳江市公布了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共9处。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纳入阳江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建(构)筑物共计45处。此次公布的阳江市第二批历史建筑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保护价值,成为承载阳江丰富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

这批建筑均位于阳江古城核心地段,南恩路街区有4处,太傅路街区有4处,龙津路街区有1处。其中,清代历史建筑2处,民国建筑6处,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建筑1处。

在建筑功能上,涵盖了老字号店铺、传统民居、骑楼、古井等多种类型,在建筑特色上,展现了粤西沿海地区传统建筑的务实性和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保护和研究价值。它们既是阳江近现代历史风貌的集中体现,又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情

老左印章工作室旧址

见证印章技艺近百年传承史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建筑为老左印章工作室旧址,位于江城区城南街道办事处南恩路270号左屋巷内,为以刻印章闻名江城的左氏族人世代居住地。“老左印章”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承至今已近百年。

建筑为层高5层的砖混结构民居,面宽窄,进深宽,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建筑整体中西风格融合,墙身均用青砖砌筑,三层以下的窗户均有拱券形窗楣浮雕装饰,四层山墙面局部窗户外挑栏板,五层山墙面外挑阳台。

清代古井

旧时村落民居生产生活的见证

清代历史建筑2处分别是吴屋巷古井、芽菜巷古井。吴屋巷古井,位于江城区城南街道吴屋巷,芽菜巷古井位于江城区南恩街道甜酒巷。两者均为砖混结构,井口为圆形,两者均是当地村落民居旧时生产生活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6处民国历史建筑

见证阳江古城繁华商贸历史

老字号富盛店,位于江城区南恩街道龙津社区龙津路2—4号,为3层建筑,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现仍作商业用途。该建筑体现了中西方结合的营造技术和艺术风格,承载了特定功能的时代记忆。

明珠照相馆旧址,位于江城区城南街道锦书社区南恩路306号,2层楼建筑,建筑面积108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立面为骑楼形式,二层立面方窗上有拱形线脚,之间有花纹雕饰,方窗下有“明珠摄影室”浮雕字体。该建筑是近代时期特定功能的载体,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城市风貌,承载了中西方结合的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

太傅路骑楼94号,位于阳江市江城区城南街道太傅路,为3层建筑,建筑面积约675平方米。受到西方古典主义风格影响,屋顶保留有巴洛克风格山花,建筑一些部分有石头装饰、花草纹样装饰、圆形花纹浮雕装饰等。建筑是中西方建筑营造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结合,是历史上商贸活动的载体。

太傅路骑楼95号,位于江城区城南街道太傅路95号新舟陶瓷,建筑受西方古典主义风格影响,有许多浮雕装饰,它见证了江城在民国时期重要的商贸地位,体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体现传统民俗风情,具有一定的历史保护和研究价值。

太傅路骑楼96号,位于江城区城南街道太傅社区太傅路96号。受到西方古典主义风格影响,骑楼外立面线条装饰丰富,屋顶和首层屋檐下有折线花纹装饰,一些地方有线条浮雕。该建筑是中西方建筑营造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结合,是历史上商贸活动的载体。

阳江厅广州会馆旧址,位于江城区城南街道太傅社区太傅路25号仁心大药房。2011年2月,阳江市文物部门在太傅路仁心大药房建筑场地发现三块石碑,上书“阳江厅广州会馆碑记”和商户“芳名榜”。经市专家康斯馨先生对碑文鉴定、注译,这是清同治十年(1871)设在阳江城七闸的“广州会馆”的石碑。

“阳江厅广州会馆碑记”诠释了阳江百年商埠兴旺发达历史,概述了阳江“毗邻广州、肇庆两府,早已开拓成了南恩州,已逐渐开启了时尚之风;这里是培育杰出英才之地,到处充满了灵气”,碑记还记述了一批粤商离别羊城到阳江经商的状况。该碑记是研究阳江商业文化和历史的珍贵文物,现被阳江市博物馆收藏。

撰文:陈步上

编辑 张会玲 魏楠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