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六新佛山”:市委全会的总动员与强信号

作者 周欢;戴嘉信;廖明璨 2025-01-06 19:55

文|周欢

一年关键看开局。步入2025,新的赛跑已经开始。

1月2日,新年首个工作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到佛山调研,寄望佛山增强发展信心底气,全面激发改革动力,以实干业绩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省委书记新年首站调研就来到佛山,这是广东对这座万亿经济大市的厚望与期许,也意味着佛山需要更加奋勇争先、拼出更好开局。

继1月3日佛山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后,1月6日,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在作全会报告时19次提到“再造一个新佛山”,掷地有声的话语向全市发出了总动员。

01:43

“六新佛山”:市委全会的总动员与强信号

佛山用新年首场全市性大会宣誓新的决心——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再造一个新佛山”。

这是在“再造一个新广东”的背景下佛山的自觉行动,是经济大市挑大梁的必然要求,也是事关佛山未来命运的发展大计。

与之相匹配的“施工图”也愈加清晰可见。“六新佛山”与“八大突破”,将是这座制造业名城发力的方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全会首次提出环两江示范区、“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沿江发展的新路径,“一区一带”的开创性布局,也印证了佛山市委新的施政理念:不单是注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也更加重视区域协调、文旅融合、城市美学等。

变,是为了更好;变,是为了更强。转型中的佛山,是时候需要来一场蝶变。

正如唐屹峰在报告中所说,要增强力争上游、赶超一流的骨气与志气,全力以赴“再造一个新佛山”,推动佛山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

(一)

提到佛山,外界最容易想起的,除了以“佛山无影脚”为代表的功夫文化,就是非常能打的制造业和民营经济。

说佛山制造业很牛,并非虚言。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仅次于深圳、苏州、上海,跻身中国工业第四城;拥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有家就有佛山造”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这些都是实打实的。

没错,佛山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但也面临着转型中的难题。正如此次全会报告所强调,更要清醒认识佛山发展面临的短板和挑战。

遇到问题并不可怕,直面问题的勇气才可贵。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五大方面的短板和挑战。

其一是市级统筹不够有力,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自下而上发展模式,难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加强市级产业发展整体布局;

其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传统产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培育阶段,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

其三是创新能力不够突出,研发投入强度偏低,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不足;

再者是环境品质不够理想,三生空间分布散乱,人居环境还需大力改善;

最后是城市形象不够多彩,工业城市印象比较刻板单调,第三产业相比制造业发展滞后,文化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利用。

这五点,可以说戳中了佛山的痛点。

越是难点,越是突破点。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存在的不足,并不是“自曝家丑”,而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积极态度。

正如全会报告所说,“再造一个新佛山”,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破解发展难题、打开发展局面,以高质量发展的步步深入,带动佛山全面进步、整体跃升。

(二)

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何“再造一个新佛山”?新佛山又该是怎样的佛山?

唐屹峰在会上强调,“再造一个新佛山”,不是简单追求规模和数量,也不是一点两点的单兵突进、局部攻坚,而是方方面面的求新求变、求质求效,最终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佛山。

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新佛山,需要有新思路,更要有新方向、新行动。

这次报告中明确的“六新佛山”,就是清晰的方向——新佛山,新在产业形态更加现代,新在发展动力更加充沛,新在城乡区域更加协调,新在文化价值更加彰显,新在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新在民生福祉更加厚实。

这六个方面,也将是佛山市委、市政府施政的重点。

实际上,唐屹峰到任佛山市委书记后不久,就已经开始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谋划,并紧锣密鼓推出一系列动作。

比如,11月中旬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活动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部署大会,就是要通过抓项目、拼招商,改变产业形态,通过“两条腿走路”,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三箭齐发”;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商会会长座谈会,也是希望政企同心协力促进产业升级,让企业和商会在佛山安心投资、舒心创业、放心发展。

又比如,在五区调研中走访了不少科创平台、科技企业,就是希望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举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活动,就是希望发挥佛山文化大市的资源优势,通过文旅融合,彰显文化价值。

再比如,多次就社会治理、安全稳定等工作开展调研、作出部署,就是为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平安佛山、法治佛山迈向更高水平。

这次全会报告中透露的思路,与此前这些行动传递的信号是一致的,但又是更深思熟虑、更系统全面的。

佛山新城。廖明璨 摄

佛山新城。廖明璨 摄

(三)

除了“六新佛山”,这次全会提出的“八大突破”中也蕴含着很多看点。

特别是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背景下,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会亮出了新思路——探索沿江发展新路径。

报告首次提出打造“百千万工程”环两江(西江、北江)示范区,把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串联起来,强化市级统筹、规划引领、镇村协同、要素保障,打造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

这一新提法,让很多佛山人感觉耳目一新;这一新布局,也让很多佛山人的期待值拉满。

在珠江东岸,有环两山引领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在珠江西岸,未来崛起环两江示范区,西与东协同互济、江与山交相辉映,将成为佛山对全省发展大局的又一贡献。

对佛山来说,同样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是,实施文旅“串珠成链”工程,构建“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打造佛山文旅城市IP。

佛山是工业大市,制造业IP已经比较响亮了,但佛山也是文化大市,文旅城市IP还没有怎么做强。

如何打造有活力的文旅?全会提出的思路是,以文塑旅、以旅兴商、以商承文。尤其是以西樵山、顺峰山、皂幕山、南丹山和西江、北江为依托构建“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这一全新提法颇有深意。

这也预示着,佛山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正在下一盘大棋,目的是让文旅产业与制造业齐飞共舞,让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并肩前进,让佛山的城市形象更加多姿多彩。

从环两江示范区,到“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一区一带”透露出这样一个趋势:未来的发展不以行政区划为界限,而是从地理形态、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出发,打破边界、融合城与乡。

这也将是佛山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打法。“再造一个新佛山”,需要的就是这样勇于探索、敢于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关键在于人;“再造一个新佛山”,关键也在于人。

这次全会传递的另一个鲜明信号,就是激发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切实彰显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谁有本事谁来、谁有能力谁干、谁先干成谁上”“既看能力又看潜力,既看年头又看劲头,让整个干部队伍都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会场的一句句话语,是对全市干部拼劲闯劲的期待与呼唤。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的蓝图已打开,新的佛山在路上。

策划:陈捷生

统筹:赵越

摄影:戴嘉信

相关阅读:

全媒体聚焦佛山市委全会


编辑 梁彩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