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河源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市会议中心开幕。政府工作报告详细回顾2024年工作,亮出“成绩单”,一起来看看。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
工业投资增长7.6%
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0.1%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9.2%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1%
产业建设迈出新步伐
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43个,“1+3”先进制造业产业加速聚优成势,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69亿元,全省排名前进一位
万绿湖风景区历经8年努力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历史性突破,预计全市接待旅游人数增长11.3%、旅游总收入增长9.6%
发展环境实现新跃升
市场准入等 4 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在全省排名大幅进位
创新推出26项典型地区“微改革”
5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获省推广,数量全省最多
民生保障有了新进步
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实事
新增城镇就业2.75万人
建成“长者饭堂”44家,服务老年人用餐12万人次
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县镇村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扩容,“紫金蝉茶”品牌价值超35亿元
“河源米粉”成全市首个获得“湾区认证”地理标志产品
供港活猪数量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生态畜禽、丝苗米、油茶、茶叶等“1+3”农业产业综合产值分别达82亿元、38亿元、35亿元、39亿元
首批5个典型镇均获省评为“好”等次,第二批17个典型镇完成规划编制
大力开展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13456栋房屋风貌提升
在“四旁”“五边”种植苗木194万株,创成美丽宜居村1068个,建成美丽庭院2359个
100人以上自然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6.3%
以整县推动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获批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一
坚定不移发展壮大“1+3”产业,制造业家底更加厚实
五成以上新签约项目实现当年动工或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11亿元
新增规上企业54家、总量达674家,实现“个转企”1515家,完成技改投资44.4亿元,推动10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5家
水饮料及食品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实现产值92.9亿元、接近百亿级规模,包装饮用水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稳居全国地级市第二
全域全面“融湾”“融深”,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新生儿出生等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见效
推动1247个事项视频办、3661个事项“免证办”、2500个事项“跨域办”、2223个事项帮办代办
21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2.3亿元
升级改造45个城镇老旧小区,新建和改造城镇污水管网75.8公里
扎实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城乡风貌与绿水青山更加相得益彰
建设森林城镇2个、森林乡村10个,新增森林步道77.3公里、绿美公路1195公里
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新丰江水库断面水质均值长期保持Ⅰ类,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良率均为100%,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
PM2.5均值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排名跃居全省第一
新增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52.62%、历史性超过火电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9个综合性文化站获评特级站,举办“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6场、带动500余场文艺演出
打造42条精品旅游线路,从玩吃住行游全面发力,打造“乐游河源”特色文旅品牌
完成15个社区(公园)体育设施升级,承办体育赛事等活动160余项次
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领域短板拉长补强
发放就业创业补贴7716万元,认定“南粤家政”等职业技能人才1.2万人,提供岗位服务6万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8299人。
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所、新增学位3010个,新增义务教育学校4所、新增学位4520个,新改扩建普通高中2所、新增学位2600个
学区化办学提升106所,完成39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运动场改造
建成7家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405户
新增注册托育机构65家、托位4974个,托育服务供给加大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更有力
建成高标准农田8.53万亩,灯塔盆地灌区全线通水,粮食生产任务超额完成
排查消除重大事故隐患760项,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
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下降40%、连续3年下降
刑事治安原始警情数下降49.84%、刑事立案数下降36.13%、破案数上升6.17%
整理:郭雨欢 王嘉豪 邹菡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