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扶困助学,肇庆“德叔”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候选名单

作者 刘宇恒 2024-12-19 14:20

“德叔,我想给家人找个好医生,你有什么推荐吗?”早上9时,李德明的手机便一直响个不停。他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手指在屏幕上不停滑动。帮助老人申请大病救助、积极协调医疗资源……

李德明是肇庆市鼎湖区的一位退休居民,今年已经72岁的他仍然坚持奔走在爱心助困一线,积极处理来自社会各界的求助。20多年间,他发动社会力量累计筹措资金超2000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超1.5万人。

鼎湖区的居民常说:“有困难找德叔”,这句话不仅是对李德明助人为乐精神的肯定,也是他不遗余力扶危济困的证明。日前,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进入候选人公示环节,李德明入选候选名单。

李德明(左一)牵头组织肇庆市鼎湖区“助你读高中·圆你大学梦”爱心助学活动。鼎湖民建 供图

李德明(左一)牵头组织肇庆市鼎湖区“助你读高中·圆你大学梦”爱心助学活动。鼎湖民建 供图

帮扶不停歇:助力1700余名学生圆梦

2002年的一次下乡途中,李德明偶然发现当地部分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这令他痛心不已。

“这些孩子年纪小,缺乏社会经验,如果能继续读书,他们的命运或许就能改写。”李德明抱着“能帮一个是一个”的心态,次年他牵头组建鼎湖民建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助你读高中·圆你大学梦”爱心助学公益项目。

此后的21年,该爱心助学项目从未中断,受益人数也从最初的三人五人发展至如今的1700余人。“每名高中生不少于2500元,每名大学生不少于5000元,我们真心实意帮助学生,希望能切实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李德明说。

如今,许多曾受资助的学生早已完成学业步入职场,并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以德叔曾经帮助他们的方式,去帮助更多的人。

小梁出生于鼎湖区永安镇的一户残疾人家庭,在李德明的帮助下,他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考入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小梁主动放弃高薪工作,选择留在合肥春芽残疾人互助中心,成为了一名志愿服务工作者。2014年,小梁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继续攻读社会公益服务管理硕士学位,并在毕业后成为了社会公益服务管理领域的高端人才,用专业知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李德明说:“这件事令我很骄傲,也很欣慰,爱心有人传递就是好事。”

除了扎根助学领域,李德明还组织开展帮扶困境妇女儿童家庭、因大病致贫家庭、意外事故致贫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和下岗职工困难家庭等5000多户,受益群众超过15000人。他大力支持教育、医疗和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资助鼎湖乡镇卫生院147万元购买医疗设备、救护车、轮椅和住院部床上用品等,为改善群众医疗条件出力;资助农村学校100多万元教学设备,为改善办学条件出力。

李德明携手鼎湖区人民医院到永安乡村开展惠民义诊。鼎湖民建 供图

李德明携手鼎湖区人民医院到永安乡村开展惠民义诊。鼎湖民建 供图

跨省送温暖:培养“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2017年以来,李德明助人行善的脚步越走越远,翻过重重高山,去到了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下设的贫困村。据他回忆,以前通向村里的公路并不好走,来回车程需要10小时左右。

然而,路途再远也无法阻挡他热忱的帮扶之心。截至目前,李德明带领志愿服务队开展结对帮扶广西昭平县山区贫困村工作65次,累计筹集资金超200万元。

2020年4月,李德明带队开展义诊服务。义诊当天,仅一个上午就有180多位村民前来看病,这让他很是震惊。“我没想到当地人有这么迫切的就医需求。”

留在村里的本地人常年务农,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让他们饱受腰酸腿疼的困扰。然而,山路蜿蜒,交通不便,村民看病难。面对这种情况,李德明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接向当地的村医、镇医传授医疗知识和技能,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两个月后,李德明带领志愿服务队以健康帮扶的方式开展针灸技术培训班,培训200余名村医、镇医掌握针灸技术,并组织在县中医院、黄姚镇、富罗镇、五将镇、走马镇、文竹镇、昭平镇等镇卫生院和山区村居开展义诊服务16场,为近2000多名群众免费义诊治疗。随后,他又四处奔走,多方协调,支持当地成立了针灸技术交流协会,留下了一批“带不走”的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只有留下真正的技术,帮助村民缓解病痛,才能赢得信任。”李德明说。

近年来,他还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创新性的公益活动。截至2023年11月,李德明累计组织举办20多场不同主题的道德讲堂,对3000多名机关干部、医护工作者和老师进行了“爱岗敬业和行风政风”思想教育,对近10000名学生进行了法律知识教育和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自2014年起至今,他还组织筹集爱心善款近60万元,在鼎湖区持续5年开展“好习惯,伴一生”孝心孝行儿童行为教育公益项目,通过引导教育,使3600个家庭受益。

面对“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广东省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个人”“肇庆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等荣誉,李德明表示,自己不图名不图利,这么多年来,帮助困难群众早已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有一份热就发一分光,只要我的身体能坚持住,我就会一直做下去,为困境中的人搭把手,为家乡发展出点力。”李德明说。

南方+见习记者 刘宇恒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