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草如茵的步道旁,健身器材与休闲座椅错落有致,木质围栏环绕的“圩镇客厅”为居民搭起交流角落,而在半年前,这里还是一块杂物堆积、杂草丛生的闲置荒地,如今变身便民利民的活力空间。这是新会区建筑业企业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大泽镇圩镇客厅。
大泽镇圩镇客厅。
结对帮扶
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大泽镇滨江公园曾是杂草丛生、设施脏乱的荒地。通过政府走访发动、中建三局大力支持,如今蝶变为占地约7000平方米的绿美公园。健身步道串联广场、球场、儿童区,设施整洁完善,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
大泽镇绿美生态小公园。
大泽镇绿美生态小公园。
近年来,通过走访调研挖掘需求、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新会区推动43家优质建筑行业企业与11个镇街71条行政村建立结对关系,挖掘帮扶公益性项目68个,涉及资金约10000万元。用“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托举起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央地合作
实现镇村增“颜”提“质”
走进司前镇,美丽圩镇建设工程(一期)正在为这座城镇注入新活力。在中建六局的支持下,700米新河西路完成沿街综合整治,窗户更明亮、墙面更清爽、空调机位更规整;龙舟湖公园畔,2.5米宽的亲水碧道依河而建,结合龙舟文化设置的景观设施,更显司前地域特色。
司前镇新河西路。
司前镇新河西路。
司前镇龙舟湖公园。
司前镇龙舟湖公园。
这背后,是新会区立足大型建筑业企业聚集优势的深层考量,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农房风貌特色塑造、镇村绿化美化”四大领域,打造一批“建造方式先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的示范精品工程。2024年以来,全区围绕“公益主导、微利运营、市场补充”的多元协作机制,与中建一局、中建三局、中建四局、中建六局共谋划合作项目12个,总投资约5亿元。
机制保障
以“双向奔赴”实现“双向奔富”
政企联动的持久动力,源于机制创新的“催化剂”。2023年12月,《新会区推动建筑业企业与乡镇结对帮扶实施方案》正式印发。目前,新会区已建立优质建筑业企业名录,并多次召开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为建筑业企业与镇街合作“牵线搭桥”。更值得关注的是,政企联动正从“单向帮扶”升级为“双向奔富”。今年“6·30扶贫济困日”,中交四航局、中建四局、中建二局等多家建筑业企业主动担当,累计认捐2320万元用于支持镇村建设。
目前,新会区正以“示范引领、全域提升”为目标,高标准推进重要线路、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的城乡风貌品质提升工作。三江镇与中建二局创新采用“公益+微利”合作模式,投资约700万元打造五四村示范段,重点实施江门大道景观绿化升级工程,构建“重要线路-重点区域-关键节点”三位一体的品质提升体系,同步探索市场化可持续运营机制。
三江镇五四村示范项目位置示意图。
三江镇五四村示范项目位置示意图。
古井镇计划投资500万元实施示范项目江门大道南东线(虎坑大桥-崖门大桥段),通过系统性植绿增绿和建筑风貌整治,打造生态景观廊道;三崖村项目聚焦西部沿海高速门户区,统筹推进景观绿化、道路设施升级、“三线”治理等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展示面。
古井镇三崖村段项目位置示意图。
古井镇三崖村段项目位置示意图。
大鳌镇立足水乡特色,投资约500万元建设中阳高速出入口及圩镇主街示范段,通过外立面改造、景观节点营造、文化元素植入等举措,将水乡文化基因融入现代城镇建设,打造“看得见乡愁”的特色风貌示范区。上述项目的建成,将形成“交通廊道+门户节点+地方特色”的立体化提升格局,为全区城乡品质建设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
大鳌镇中阳高速出入口示范段项目重要节点示意图。
大鳌镇中阳高速出入口示范段项目重要节点示意图。
从“政府引导”到“企业参与”,建筑业企业与镇村的结对帮扶,正成为新会区“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将持续深化政企协作机制,以项目为纽带推动建筑业产业链集群发展,引导更多企业在助力镇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提档升级中共享发展机遇。
来源:新会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