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垃圾遍地、路难走,现在出门见绿、步步是景,住着打心底里舒坦!”近日,谈起村里人居环境的变化,廉江市塘蓬镇老屋村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不仅是廉江市干群同心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缩影,更映照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施三年来的丰硕成果。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是“百千万工程”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抓手。廉江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社会力量专班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以“发动社会力量、凝聚共治合力”为核心,牵头构建多元参与体系,坚持高标准推进、严要求落实,持续擦亮城乡环境底色。如今,城乡面貌的华丽转身正与“百千万工程”的阶段性成果交相辉映,在干群一心、携手共建的热潮中,美丽家园的图景愈发清晰,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真切触摸发展温度、收获满满民生质感。
党建引领聚合力,构建“1+N”治理体系,让社会力量“动起来”
“全域整治,关键在打破‘政府干、群众看’的僵局,要让群众、企业等各方社会力量成为主角。”廉江市社会力量专班负责人表示,专班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引擎,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志愿服务等方式发动群众,统筹联动开展N项专项行动,构建起“党委统筹、专班搭台、部门协同、镇村聚力、群众响应”的闭环治理机制。
多方联动聚合力。推动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网络,市级专班统筹协调,镇级设“一线联络站”,村级建“共治议事点”,让社会力量有渠道参与、能便捷融入。良垌镇创新实施五方共治格局,量身定制“一村一策”发展方案,实现整治工作精细化推进、常态化落实。全镇250名干部编入54支党员先锋队,联动爱心人士捐建助力、家校宣传引导、村民动手参与,仅一个月就在6个典型村发动1000余名群众拆除危旧房20栋、清理垃圾820吨,掀起“典型村带动、全域村跟进”的共治热潮。
专项行动破难点。聚焦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等薄弱地带,全面打响“六乱”整治、“三线”规整、裸房改造三大攻坚战。罗州街道创新推行“3434”挂点包村工作机制,组织260余名干部组建4支集中整治攻坚队,开展拉网式排查,集中整治360余户居民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问题,清理620余处垃圾乱堆乱放点位,拆除违章建筑20余处、危旧废弃房屋10余间,清运垃圾92车次。同步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居民从“被动治理”向“主动维护”转变,不少商户主动清理门前杂物,坦言:“环境变好了,生意也更兴旺,这是实实在在的双赢!”
精准治理提质效。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全市各镇街因地制宜、精准实施,着力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效能。城北街道聚焦“垃圾、污水、风貌”等核心问题,打出环境整治“组合拳”,积极构建“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安铺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先锋队与退休老干部“银发力量”协同发力,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老党员走上宣讲台,用接地气的方言生动解读政策利好、阐释环境整治的重要性,以“同龄人”的亲和力与感召力提升群众对整治工作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多元共治激活力,汇聚社会力量攻坚动能,让社会力量“干起来”
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廉江市充分聚合社会多元力量,统筹各类资金资源,引导社会力量靶向发力,破解整治难点,汇聚起人居环境整治的澎湃动能。
干群同心聚合力。青平镇广泛发动群众力量,组织群众投工投劳1302人次、筹资23.5万元,清理积存垃圾与杂草1425处,拆除废弃危房32间。同步完成6户农房外立面改造,种植苗木1561株,实现“四旁五边”绿化全覆盖,推动10个自然村实现生活污水全治理、垃圾收运体系高效运转,成功入选2024年《湛江强农信息》典型案例。
政企协同增动力。吉水镇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的协同模式,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依托音乐小镇特色资源,积极撬动专项债券资金,统筹推进乌坭坝村委会村内道路硬底化工程,有效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提升村庄整体形象。借助2024年广州市级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200万元支持,补齐美丽庭院、污水处理等项目资金缺口,为人居环境整治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赋能促长效。良垌镇象路村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深度融合,积极引入专业农业科技公司和农创优品种养专业合作社,打造“一叶多果”的农业产业格局。种植大户主动投资清理村内荒地,高效利用闲置与撂荒地块,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实现“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机制创新固长效,激发全民参与共建热情,让社会力量“留下来”
“整治不是一阵风,必须让社会力量参与有劲头、能持久。”社会力量专班着力构建长效机制,让共治共享从“一时热潮”变为“常态风景”。
积分激励鼓干劲。专班推广“积分制+志愿服务”模式,把参与整治转化为“看得见的实惠”,依托“时间银行”“积分兑换”等机制,通过量化考核、正向激励,引导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长山镇创新推行“积分制+志愿服务”模式,将群众参与垃圾清运、庭院美化等整治行动量化为积分,累计的积分可兑换洗衣粉、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用品。这种正向激励有效提升了群众参与度,推动群众从“站着看”向“动手干”转变。“扫扫门前路、清清排水沟就能换大米,大家都抢着干!”村民王阿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群众的参与热情。仅第二季度就有690余人次参与村内各类志愿服务,群众主动参与度显著提升。
制度保障强管护。镇村完善管护体系,让整治成果守得住。青平镇建立“村庄保洁+公厕管护+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三位一体机制,374个垃圾收集点实现专人负责、日产日清。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外包第三方运维,确保运行稳定,并通过“门前三包”制度与“最美庭院”评选活动,有效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持续筑牢治理成果。
自治共建聚合力。从单一主体行动向多元主体参与转变,广泛引导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提升,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细化环境整治责任,推动村民从“要我整治”向“我要整治”转变。塘蓬镇老屋村修订完善《老屋村村规民约》,将“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门前三包”责任制写入条款,村民签字认可;良垌镇南朗村设立“全民保洁日”,每月固定时间,干部、党员、群众一同清扫,“自己的村子自己管”的自治氛围日益浓厚。
从典型村的蝶变到全域的焕新,廉江正以社会力量为笔,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上续写共建共享的生动篇章。下一步,廉江将持续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深化“党建引领聚民力、多元共治激活力、机制创新固长效”的实践路径,不断完善资源整合、精准施策、长效管护体系,让更多社会力量汇入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推动城乡环境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让宜居宜业的幸福图景在廉江大地徐徐铺展。
撰文:李怡茜 陈广鹏 吕月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