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可获1万美元,全球首个商代陶片AI拼合大赛启动

广东教育头条 2025-07-28 18:01

近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全球首个商代陶片拼合赛——大辛庄陶片拼合AI挑战赛正式启动。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高等研究院与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发布大辛庄H690灰坑近2万片陶片数据,通过Kaggle平台向全球数据科学家、AI开发者及考古学者发起挑战,共同破解海量陶片拼接难题,推动AI+考古的发展。

此次挑战赛设置一、二、三等奖,最高可获得1万美元,赛事将于11月25日截止。参赛团队需提交源代码及模型文档,并授权主办方用于学术研究及教育公益。

公开模型,促进计算考古学发展

济南大辛庄遗址深处,商朝人打碎的陶罐在土层中沉睡三千年。这里曾是商王朝在东方的重要中心,其H690灰坑原为储藏窖穴,后成为垃圾坑,堆积达14层,出土了陶片、动物骨骼及金箔残片等。

本次大赛首次向全球算法社区开放该灰坑出土的近2万片陶器碎片数据,包含每片陶器正反两面超清图像及唯一编号、出土层位、考古备注等元数据。

由于埋藏环境复杂,陶片普遍存在风化、磨损、颜色失真等情况,且并非所有原始器物的碎片都能被发现,传统人工拼对方法耗时巨大,复原率不足10%,而参赛者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参赛者需通过AI算法提升陶片拼接效率与准确性,具体围绕两大核心任务设计模型:

断茬匹配拼合:基于边缘几何与纹理,推断陶片邻接关系。

器形三维重建:将碎片重新“拼回”完整器形。

本次比赛,由数学、考古、计算机、人文科学领域权威专家学者担任评委,以拼接准确度(70%)、器形完整度(15%)和解决方案报告质量与创新性(15%)作为考量标准,评出获奖团队。所有参赛团队需在Kaggle提交源代码及模型文档,并授权主办方用于学术研究及教育公益,以促进计算考古学的长期发展。

AI技术契合考古类型学方法论

北师港浸大副校长(学术)、高等研究院(IAS)执行院长周永明表示,IAS聚焦多学科交叉研究,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此次大赛旨在将AI创造力注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为全球计算考古学树立新范式。大赛创意源于今年初IAS举办的全国性“AI+考古”论坛,关于AI在考古及文化遗产领域应用的探讨在论坛上取得广泛共识。

“穿越千年的陶片蕴含着生产组织、工匠风格、文化审美等丰富的历史线索,对H690灰坑陶片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了解商族与本地东夷族的互动至关重要。”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方辉指出:“过去靠手铲、毛刷和放大镜,如今将显微镜交给算法——AI不会取代考古学家,而是让我们看得更深、拼得更快、复原更完整。”

考古学家、北师港浸大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荆志淳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与考古学“类型学”方法论高度契合,然而现有AI算法多依赖表面特征(如彩绘、纹饰),难以处理无纹饰陶片,需结合断茬匹配与材质分析。

“本次大赛参赛者不仅能帮助解决真正的考古难题,推动AI技术解决分类、修复等基础性问题,还将通过探索通用算法,推动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的交叉研究和开放科学理念的发展。”他说。

赛事速览

大赛名称:

大辛庄陶片拼合AI挑战赛

主办单位: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高等研究院

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

比赛日程:

7月26日:竞赛启动

11月25日:提交截止

参赛渠道:

即日起可登录https://www.kaggle.com/competitions/h690报名参与

赛事咨询邮箱:h690@uic.edu.cn。

奖项设置:

一等奖:10000美元

二等奖:5000美元

三等奖:2000美元

评委:

阮勇斌(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汤涛(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吴臻(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

周永明(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学术副校长)

方辉(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屠长河(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高大伦(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

南方+记者 马瑞婕

通讯员 陈晓虹 宋可嘉

编辑 王露纯 张茵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