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淋雨结果是淋尿”!有人舔了一口瞬间崩溃

广东最生活 2025-07-23 14:38

随着窗外蝉鸣不断,最最真切地感受到夏天是真的来了。然而,伴随夏天来的,不仅是蝉鸣,还有蝉尿!

“今年好多蝉,在树下骑车有水滴落下,我舔了嘴,事后才知这疑似为蝉的尿液。”

究竟蝉尿有多夸张?一张图告诉你↓不说是不是还以为是局部降雨,或者楼上在泼水。谁能想到,小小的一只蝉,能产生大大的尿啊......

(蝉正在撒尿)

(蝉正在撒尿)

这张图真是吓得最最谨记出门要打伞了,谁知道淋下来的水究竟是雨水、空调水还是蝉尿呢......

上网一看,也有不少人被树下滴液困扰。

被淋到可能算是小概率的事情,但被吵到却是大部分人都在经历的折磨,不少街坊都称夜间被蝉鸣吵得无法入睡。

网友发帖吐槽,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蝉声实在是吵得有点太响了。

为何今年蝉大量出现?

树下的滴液是否对人体有危害?

其实,不仅人类有闰年,蝉也存在“大小年”现象,而这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比如说,蝉卵在秋冬季孵化并落入土中时,环境和气候条件会影响它们后续生长。而今年刚好是遇上了蝉的“大年”,不同生长周期的蝉品种叠加出现,多种类同时迎来“大年”,使得蝉的数量格外多。

这个现象与今年高温没有太大的直接关联,每年蝉在我国出现的概率本就很大,只是种群数量有差异,今年这样的情况在以往年份也可能出现过,只是大家没有过多关注。

蝉鸣较往年更为明显也是因为遇上“大年”的原因。这是雄虫在成熟阶段的求偶行为,与城市照明、绿化等关系不大。

那蝉的尿液究竟有没有毒呢?

蝉属于半翅目昆虫,以植物汁液为食,属于刺吸式取食方式,其肠道会将吸收的汁液部分排出。这种液体除了水,还含有氨基酸、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带有甜味,但对人体和衣物无害,只是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和清洁上的麻烦。

就是主打一个伤害性不强,侮辱性极高啊!

那有没有办法解决蝉鸣和滴液呢?

解决蝉鸣难度很大,古人在诗经中便对蝉鸣有记载,这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夏天的标志,没必要苛求“完全宁静的夏天”。

至于滴液现象,可通过打伞等物理隔绝方式应对。

其实蝉数量增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其实也不大。蝉的成虫阶段很短,通常只有几周时间,最多一个月多,鸣叫时间不会太长。其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在产卵时将卵产在树枝的嫩梢部分,对植物有一定影响。

大家可以以平常、和谐的心态看待这一自然现象,接受大自然的正常规律,不必因此造成过多困扰。

网友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觉得不影响生活:

有广东、福建的网友表示:蝉尿+蟑螂就是绝对暴击。也有网友认为:比蟑螂可怕!起码不吵也不尿。

靠吃减少蝉鸣蝉尿靠不靠谱?

都说广东人什么都吃,那靠吃蝉解决这些问题有用吗?

还真别说,近期,一到晚上就有一群“神秘人”,出没在山间树林、公园、河堤等,拿着手电筒、拎着塑料袋,目不转睛地在树上找什么……

99.99%的概率,他们在抓“知了猴”。抓到了卖给餐馆,有人一天能捉12~15斤,净赚2000多元。

知了猴是蝉的幼虫,蛋白含量高,口感比蝉更好。知了猴一般藏在树枝之间,比较隐蔽。刚刚褪壳的知了猴口感最好,是最嫩的时候,需要瞅准时机抓住它。如果再等一两个小时,它的翅膀硬了就飞走了。

别看它其貌不扬,“知了猴”堪称“天然营养胶囊”,具有食用及药用价值。

对此,一些广东人表示没吃过,但也有人表示经常抓来吃。

广东人不爱吃,但山东人可爱吃了!最最建议去抓了卖给山东人哈哈哈!

就在这些吐槽蝉叫声的帖子中,还有不少山东网友申请前去“灭蝉”。

“急得我半夜在山东拍大腿”“建议引进我爸,白天粘知了,晚上照知了猴,简直可以用通宵达旦来形容”“叫山东人去,一晚上可以抓一百只”……

我国山东、河南等地都有食用“知了猴”的习惯,近年来渐渐成为很多餐厅、烧烤摊的特色菜,价格也逐年上涨。

据青岛某批发市场商户介绍,今年“知了猴”价格突破了每斤百元。

不过“知了猴”虽然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但并非人人都适合食用。

近期就发生过连吃数只“知了猴”,导致高蛋白过敏的情况。此外,“知了猴”也容易携带细菌、寄生虫以及重金属等,不宜多吃。

不过当然了,光靠吃是解决不了恼人的蝉鸣的,那蝉叫声太吵还能怎么办?

关窗+开空调:

双层中空玻璃窗可降低20-30分贝噪音,配合空调运行的白噪音,能有效掩盖蝉鸣。

戴耳塞:

若夜间仍感吵闹,可佩戴硅胶耳塞,选择25分贝以上降噪等级的产品。

修剪树木:

蝉喜栖息在树冠外层茂密枝叶间,修剪过密枝条也可减少其藏身之处。

你吃过蝉吗?

对此你怎么看?

编辑:Selex

图文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广州日报、南方网、信息时报、新快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东最生活出品,转载请联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