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省级点赞”!肇庆环保铁军刘晓北的“绿美战记”

作者 刘舜欣;刘亮 2025-08-01 06:31

在肇庆市怀集县大岗镇的一处生猪养殖基地,肇庆市生态环境局怀集分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刘晓北,正对该基地开展水污染环境执法调查。这位身穿蓝色制服的湖南小伙,凝神倾听着身旁村民用并不易懂的怀集话,讲述着案件细节。

六年前刚到肇庆怀集时,乡音不通曾是他执法路上难以跨越的山岭。而如今,经过无数次的深入基层与一线执法,这座“语言山岭”早已被踏成桥梁。日前,广东省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表现突出的集体及个人给予通报表扬,肇庆市生态环境局怀集分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刘晓北榜上有名,获“省级点赞”。

刘晓北在开展环境执法,左一为刘晓北。 受访者 供图

刘晓北在开展环境执法,左一为刘晓北。 受访者 供图

扎根怀集六年来,这位从湖湘大地来到怀集的环保战士,在岭南山水间写下深刻的“绿美注脚”。“我深感荣幸,这份荣誉于我而言是莫大的鼓舞,更让我真切感受到环保执法工作的意义。”刘晓北说。

湖湘大地来的“新怀集人”

2019年,刘晓北从家乡湖南怀化来到了肇庆怀集,成为肇庆市生态环境局怀集分局执法大队的一员。“我是环境工程专业,来到怀集分局后,对口的专业能让我在生态执法岗位上进一步发光发热。”

刘晓北在环境执法中,与当地村民了解情况。 受访者 供图

刘晓北在环境执法中,与当地村民了解情况。 受访者 供图

初来怀集,除了对怀集话从“鸡同鸭讲”到熟练听懂之外,怀集的文化精神与传统,也在深刻感染着这位“新怀集人”。

“‘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是怀集宝贵的精神遗产,虽然我是外地人,但一直能深切感受到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对我的影响,我也持续把这种光荣传统在工作中发扬,这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仅要能吃苦,而且要会吃苦!”扎根怀集六年,这位小伙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怀集人”。

绿美肇庆航拍。 梁小明 摄

绿美肇庆航拍。 梁小明 摄

处理信访投诉、应急和环境安全、应对企业检查,是刘晓北的工作日常。废水排放、固体废物污染、企业尾气排放……在执法过程中,“24小时随时待命”,成为了刘晓北的常态。

在一次外出执法中,刘晓北来到怀集一处养殖场开展排污检查,但该企业却由于不理解情况,对执法人员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并拒绝配合调查。

“群众不理解是很正常的,我要做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专业来耐心劝导并说服群众。”刘晓北在脑海中快速想出综合应对思路,从企业的经济性、环保的必要性、可操作性,及法律的合规性等多角度,和企业人员耐心分析、讲解。

刘晓北在开展环境执法。 受访者 供图

刘晓北在开展环境执法。 受访者 供图

“达标是最基本的要求,从法律角度来看,企业违规、不达标就要被处罚;其次,环境达标也在规范你的整个生产流程,使用环保设备,产品的经济效益也在提高,而且作为排污主体,这是你应有的社会责任……”

经过一番“磨破嘴皮”的耐心劝导,企业最终积极配合调查,并对自身的不配合表示道歉。

“跟老百姓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充分理解百姓需求,向群众了解最真实的状况,事情处理好后,要尽快反馈给百姓,让百姓知道我们做了什么、怎么做、最终结果又是如何,还要倾听百姓是否满意。”刘晓北深有体会地说。

工作六年,刚刚“入门”

尽管经过六年的沉淀,刘晓北对环境执法已更游刃有余,但在面对执法中与时俱进的新技术,刘晓北还是时常感受到巨大的挑战。

“这两年,执法领域提出很多新要求,执法的专业性越来越高,在线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数字化设备使用、废水废气数据实时查看、达标情况的动态监测等,很多数字化知识、设备仅靠一次培训远远不够,需要反复学习才能巩固。”这一度让刘晓北很头疼。

“部分设备的使用很复杂,单看数据没问题,但你仔细检查就会发现潜在问题,设备有无造假?如何辨别?这些都是很专业的工作,而我时常发现,自己才刚刚入门。”刘晓北苦恼地说。

为此,刘晓北多次和同事沟通,牵头创立了“三个强化”工作机制——通过跟班学习强化业务能力、建立分级汇报制度强化问题反馈、主动延长工时强化执行效能。

刘晓北牵头创立了“三个强化”工作机制,右一为刘晓北。 受访者 供图

刘晓北牵头创立了“三个强化”工作机制,右一为刘晓北。 受访者 供图

“跟班学习是要深化传帮带,让新内容掌握良好的同事积极帮助其他同事学习掌握,以此规范、提升业务能力;分级汇报则要强化沟通交流和反馈机制,基层同事要沟通、梳理清楚案件后,再逐级汇报,这样更有利于问题解决;主动延长工时则要在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不惜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妥善解决,给老百姓满意的答案。”刘晓北说。

在“三个强化”工作机制的引领下,刘晓北主办的环境违法案件不断增加,处置信访投诉达180余件,排查整治环境安全隐患20余处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并提升了执法队伍生态治理的参与度。

“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在刘晓北眼中,“执法严”是环境执法中最重要的一点。“严格执法是根基,也是底线,如果执法不严,法律就无法发挥作用,生态环境也无法得到有力保障。”

“24小时随时待命”,成为了刘晓北的工作常态,右二为刘晓北。 受访者 供图

“24小时随时待命”,成为了刘晓北的工作常态,右二为刘晓北。 受访者 供图

但他认为更难的,是在“执法严”与服务好群众之间找到平衡。“两者的平衡正是执法的智慧。”

“执法严的最终目的也是服务企业,既能守护生态环境,也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但在执法严的过程中,更要体现出服务性,把握好两者间的平衡。”

他认为,对于违法行为要严惩不贷;对于达标的模范企业,则要加强帮扶、指导,鼓励他们完善机制,并从政策等层面给予更大支持;而对于有违法、但程度轻微的企业,则要教育为主,限期整改,避免一刀切而影响了企业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只有把握好执法严与服务群众的平衡点,才能既守住生态环境的底线,又激发出企业参与环保的动力,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刘晓北说。

在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像刘晓北这样的绿美守护者还有很多。在肇庆绵延生长的“生态绿”中,正是这一抹抹“执法蓝”,用足迹踏遍肇庆的绿水青山、田间地头,让“绿色守护”成为肇庆大地上看得见的蝶

绿美肇庆航拍。罗馨如 摄

绿美肇庆航拍。罗馨如 摄

正是在这群环保铁军的守护下,昔日浑浊的河流让位于清澈,曾被大气污染的河岸草木青葱,一批污染企业被整治清退,为更多绿色产业腾挪出发展空间。每一次严格的执法、耐心的调解、深夜的值守,都如同涓涓细流,汇入绿美广东的江河。

“我眼中的绿美肇庆是一幅绿色、诗意的画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企业参与绿色生产,人们过着低碳生活,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每个人都在享受着绿美生态带来的美好。”刘晓北说,“身为环保铁军的一员,我会以这份荣誉为新的起点,做好表率,尽最大努力让我们的家园不断接近,并实现我眼中最理想的绿美状态。”

南方+记者 刘舜欣 刘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