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下称“中山纪念中学”)老校区中轴线最高处,可见左右两侧分列哲生堂、寿屏堂、鹤龄堂、皓东堂,成对称排列,典型的近代“古典复兴主义时期”建筑风格。
这所即将迎来91年校庆的名校,每年走出一批又一批清北英才,体育赛事方面更攀奥运高峰,是全国基础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山纪念中学由孙中山先生之子孙科“谋建设培人才为富强根本”的宏愿而创办,自诞生之日起便将“育才兴邦”作为崇高使命,始终坚守“文化育人”的根基。进入新时代,学校深刻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时代号召,旗帜鲜明地提出“无体艺,不纪中”的育人理念,将体育置于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位置,精心构建起“以体育人、体教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筑牢了坚实的健康之基。
中山纪念中学的校门牌坊。
中山纪念中学的校门牌坊。
打造特色课程:五位一体,多元发展
中山纪念中学构建了“模块课程+特长课程+社团活动+竞技赛事 +体质监测”的“五位一体”学科课程体系,打造“学、练、赛、评、养”教育闭环,实现教育行为的有机连贯。
其中,该校体育课程涵盖攀岩、田径、游泳等项目,将“立德树人”贯穿全过程,竭力为学生“健体铸魂”提供适宜的土壤,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校园面积大、运动场地丰富的优势,开设体育模块课等活动课程,开展多样化体育活动,不断强化体能锻炼与技能学习,大力发挥以体育人的作用。
“学校所有场馆在非教学时间全部为学生开放,包括篮球场、篮球馆、足球场、排球场等,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切实将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落实落细。”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0年广东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
2020年广东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
创新活动模式:全员参与,以赛促学
中山纪念中学开创了“学赛共频、全员参与”的活动模式,遵循“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原则,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学校体育教学、体育竞赛。
中山纪念中学在全学段开展选项教学,共开设足球、篮球、排球等8项体育课程供学生们选择,落实“常赛”要求,开展羽毛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以及在“校长杯”足球赛、JBA篮球赛中增设师生友谊赛环节,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师生交流,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实现“以体育德、以体益智”的素质教育目标。
同时,中山纪念中学开创性地将国标体测项目融入田径运动会,打破“只有运动员参与”的传统赛事格局,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竞技中体验成就感。
中山纪念中学田径场。
中山纪念中学田径场。
打造精英师资力量:专业引领,培育英才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学校体教融合的典范,目前中山纪念中学共有攀岩、男子排球、女子排球、田径、游泳、女子篮球、定向越野7支专业运动队,学校为他们组建了由名师领衔的高水平教练团队。
其中叶向阳作为国家攀岩队全能组主教练,率队征战巴黎奥运会,实现我国攀岩奥运奖牌“零的突破”;代为作为国家定向越野青年队主教练,带队斩获2024年亚洲锦标赛金牌。
中山纪念中学完善的培养体系结出丰硕成果,一大批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摘金夺银。
其中,攀岩队成绩卓著,俞辰宣和“国际运动健将”李美妮于2024年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分别获得难度赛冠军、攀石赛冠军,谭有恬等队员在洲际及国家级攀岩赛事中荣获金牌;学校田径队曾获全国中学生田径冠军赛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夺金,贾杰烽在全国第14届学生运动会田径项目(中学组)五项全能比赛中获得冠军;学校男排在2019年、2020年蝉联广东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高中组冠军;女篮在2023年荣获广东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高中组亚军。
广东传媒之星足球俱乐部公益授课。
广东传媒之星足球俱乐部公益授课。
【数读】
2020年建队以来,攀岩队累计荣获世界级、洲际级、国家级、省级比赛金牌26枚,8人入选国家队,1人获国际运动健将称号。
2024年获广东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1金4银2铜,其中女子400米栏获冠军。
2023年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获13枚金牌,包括甲/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游泳队自2020年建队以来,获全国金牌1枚,省金牌11枚,培养国家一级运动员8人。
男排近5年稳居广东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前四名,女子篮球队现稳居省赛前三。
延伸阅读
校长说|中山纪念中学校长梁世锋:坚持硬件保障、人才培育两手抓
撰文:苑世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