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限已至,特朗普政府赢了?|环球深壹度

观天下 2025-08-03 09:38

本周,美国总统特朗普设定的全球“对等关税”谈判期限到来。特朗普政府动作频频,一边加紧与全球多个国家宣布达成贸易协议,一边确定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的新“对等关税”税率。(相关阅读:特朗普调整“对等关税”税率!哪些国家和地区遭殃?一表全览 | 快问快答

专家分析指出,目前宣布达成的贸易协议大多细节模糊、正式文本缺失,实际执行难度大。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关税政策已经对美国经济形成负面冲击,破坏市场信心,令美国在全球投资者眼中吸引力下降。(相关阅读:对几十个贸易伙伴加税,特朗普政府真的赚了吗?| 热聊冷观

多国贸易协议临期宣布

细节“语焉不详”,落地难度大

在关税谈判窗口期的最后关头,特朗普政府高调宣布,相继与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和经济体达成贸易协议。(相关阅读:特朗普关税2.0:“对等”变勒索,“友情价”买听话|漫点看

据新华社报道,特朗普7月22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国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原定25%的对等关税税率将下调至15%,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放开大米等农产品市场。

7月27日,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宣布,美欧达成新贸易协议,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品征收15%的关税、欧盟将对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及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等。

7月30日,特朗普又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美国与韩国达成贸易协议,韩国输美产品将适用15%关税税率,而美国产品在韩国则不用征收关税。韩国将在美国进行3500亿美元投资,这些投资将由美国所有和控制,并由特朗普本人选定。

尽管白宫宣称美国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然而,围绕协议细节,各方描述存在明显出入。比如,日本称与美国达成的5500亿美元资金安排中,仅有1%—2%属于实际投资,其余部分将以贷款和贷款担保的形式提供。美国与欧盟的协议中,医药产品是否适用15%的关税税率,双方说法不一。

美国问题专家吕祥指出,这些协议并非由美国财政部或商务部发布,而是由特朗普本人直接宣布,内容“语焉不详”,目前也未见正式文本,难言已形成实质性协定。

就协议内容而言,吕祥认为不仅细节模糊,而且动辄“数千亿美元”的巨额数字也存疑。他指出,尤其是能源采购方面,美方称欧盟将在未来三年内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但从当前美国的能源产能和出口能力来看,无法支持这一规模。

在吕祥看来,特朗普此番操作更像是一种谈判策略,既可作为对内宣示政绩的工具,也可在对外谈判中对其他国家制造压力。

当地时间7月31日,在8月1日最后期限前的数小时,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确定了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具体税率从10%至41%不等,新税率将在8月7日生效。前一天,特朗普还宣布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实施其他“惩罚”,对巴西额外实施40%的关税。

特朗普政府调整“对等关税”后,税率一览表。制图:彭奕菲

特朗普政府调整“对等关税”后,税率一览表。制图:彭奕菲

对此,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陈佳骏表示,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出美方试图通过施加更大压力来迫使尚未达成协议的国家作出让步,但效果尚不明朗。

“相比日韩这些对美国高度依赖的盟友,印度、巴西等国在外交姿态上更为强硬,民族主义色彩更浓,更强调国家尊严。”陈佳骏指出,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如巴西总统卢拉,公开表态不会轻易对美妥协,特朗普政府想通过施压来促成协议达成,难度较大。

美国经济受关税政策打击

内需走弱,不确定性抑制消费者信心

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关税措施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

当地时间7月3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2025年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初值,按年率计算增长3.0%,较一季度的下降0.5%显著反弹。特朗普当天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二季度经济数据“远超预期”,并再次呼吁美联储降息。

陈佳骏表示,美国二季度GDP数字出现回升,主要受到一季度不正常贸易行为变化的影响,并不意味着经济基本面真正改善。他指出,在“对等关税”政策宣布后,美国许多进口商“抢进口”、加速囤货,导致一季度进口激增、贸易逆差扩大,从而拉低了当季的GDP数据。进入二季度后,“抢进口”减弱,企业转而进行库存消化,使得进口回落、净出口改善,在统计上对GDP形成正向拉动。

陈佳骏同时指出,美国经济的内在增长动能仍显疲弱。衡量内需情况的重要指标——面向国内私人购买者的最终销售额,仅增长1.2%,且已连续四个季度放缓,创下阶段性新低。这反映出,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在抑制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投资意愿。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在二季度3%的增速中,个人消费者支出对GDP贡献为0.98个百分点,显著低于2024年四季度2.7个百分点的贡献度。

“从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经济表现来看,美国市场的宏观信号已经被政策人为扭曲。”吕祥指出,一季度美国进口大幅增长37.9%,二季度又大幅回落30.3%,这种剧烈的起伏并非市场自然变化。

吕祥表示,在当前关税政策影响下,美国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难以预测、不可信的市场,这不仅破坏了市场信心,也让美国在全球投资者眼中逐步失去吸引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7月《世界经济展望》中上调了对多国经济增速的预测,而对美国仅提高了0.1个百分点,上调幅度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较低水平。IMF表示,上调美国经济增速的原因包括关税税率低于此前预期、金融环境相对宽松,但也强调私人消费疲软以及移民流入减少抵消了一部分积极因素。

关税战未来走向如何

专家指出,中美贸易谈判是关键性指标

“对等关税”谈判期限到期后,关税战未来走向如何?专家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向来不按常理出牌,下一步施压策略有待观察。

陈佳骏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特朗普政府下一阶段的重点仍将集中在几个主要贸易伙伴上,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印度、巴西等。这些国家在与美贸易中体量较大,且在当前谈判中尚未达成协议,可能成为特朗普政府短期内“攻坚”的主要方向。

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也备受瞩目。当地时间7月28日至29日,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是继日内瓦和伦敦之后,双方在三个月内举行的第三场经贸会谈。双方同意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7月31日介绍,中美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共同关心的经贸议题开展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回顾并肯定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共识和伦敦框架落实情况。何亚东称,中方期待与美方一道,继续按照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充分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进一步深化对话磋商,不断争取更多双赢结果。

“中美之间的互动将起到关键性指标作用。”吕祥指出,这不仅关乎两国经济,更关乎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与国际经贸秩序的稳定。

正如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所言,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在经贸领域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中美经贸关系不仅有利于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采写:南方+记者 吴彬彬

策划:张茵

海报:郜曈

图片:新华社(署名除外)

编辑 张茵 周煦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