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阳春各地的早稻陆续成熟,迎来收割关键期。为降低台风“韦帕”对早稻收成和晚稻种植的影响,阳春各地迅速行动,积极部署农技指导、农机调度、农户抢收等系列工作,全力组织农机“出击”,开展早稻抢收和晚稻抢种作业,为粮食丰收、农户增收保驾护航。
精准预警科学收割
确保颗粒归仓
7月19日正午,广东省阳春市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片马水镇岗水片区最后一台联合收割机停止作业。
这片面积420多亩、相当于38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稻田,在高效机械化作业加持下,仅用一天便完成收割工作,确保颗粒归仓。
这一切的有序推进,源于几天前精准传递的预警信息。阳春市相关部门针对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发布的防范预警,被及时送达阳春市成丰种养专业合作社。这让原本计划19日收割水稻的合作社技术负责人陆锡仕迅速调整方案,第一时间联系收购商与收割机械,将收割工作提前至18日上午11时启动。
7月18日下午,笔者来到马水镇岗水片区示范田里,只见成群燕子低掠半空,3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齐腰深的稻浪中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一气呵成。饱满的稻谷顺着卸粮筒倾泻入等候的运输车,阵阵稻香随谷物扬起,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
田埂上,陆锡仕额头渗满汗珠,眼神却格外笃定。这位皮肤黝黑的种粮大户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收割与运输,当天便高效完成240亩水稻的收割工作,成功将台风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陆锡仕说:“我身后这片是成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田,种植面积400多亩,种植品种包括特优9068和广八优金占,种出来的水稻产量比较理想,很受收购商的欢迎。”
双季种植推广良种
带动村民增收
据介绍,阳春市马水镇早造水稻以特优9068、广八优金占为主导品种,亩产约1000斤。稻田采用“三控”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统一良种供应、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控。
阳春市成丰种养专业合作社以每年500元/亩的租金租赁农户土地,实行双季稻种植,早造水稻2—4月、晚造水稻8月农忙时,以每人每天100元工钱雇佣附近村民插秧,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增收。同时,在合作社的推广下,周边农户也种上了高产水稻。
马水镇岗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陆源说,示范片区面积约420亩,平均每年种植两造水稻,实行“公司+合作社”模式,合作社租赁农户土地为每年500元/亩。村民在获得租金收入的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丰收的喜悦还未散去,陆锡仕夫妇“马不停蹄”走向另一块提前开始晚造的小田。田垄上,黑色罩子下的晚稻秧苗刚冒出嫩绿的芽,三天前播下的10000盆秧苗已悄然扎根。“早稻收完,田不能闲。”陆锡仕拨开罩子查看墒情,指着旁边正在收割的稻田,“那边420亩地马上要翻耕,8月就是晚稻种植高峰,赶在台风前收完早稻,正好不耽误晚稻种植。”
陆锡仕介绍,此处大概下了10000盆秧苗,折算下来能种400亩水稻,刚刚种下去3天,长势比较理想。现在早稻差不多收割完毕,准备把晚稻秧苗移栽到晚造的稻田里。
此外,阳春市春湾镇那星村也紧密留意台风动态。该村早造水稻面积约2000亩,17日开始组织农户和机械进行抢收,到19日成熟稻谷已抢收完毕。
■相关
阳春市加快抢收30.08万亩早稻
近日,笔者在阳春市合水镇潭震村委会必凼自然村的农田里看到,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金黄色的稻浪中来回穿梭。
切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一系列工序一气呵成。饱满的稻谷被快速收入机舱,随即通过卸粮筒倾倒入一旁等候的运输车中。
“今年天气总体不错,光照充足,雨水也及时,加上管理到位,稻谷长势比去年还好。”正在田边指挥作业的种粮大户、阳春市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百计告诉笔者,合作社今年在合水、陂面、河西街道等地共种植了2000多亩水稻,亩产量可以达到1000斤左右,当前正在与台风“韦帕”竞速,抓紧时间收割。
“用人工要收割很久,现在全部都是机械化。”陈百计介绍,机械化收割水稻节约时间、降低损耗率、保障了谷粒品质,高效的机械化服务也有利于降低台风造成的损失。
阳春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负责人卢源介绍,该局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同时及时传达台风预警信息,积极协调农机具调度,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等,为夏收粮食颗粒归仓保驾护航。
据了解,2025年阳春市全市共种植早造水稻30.08万亩,同比增长0.35%,预计亩产干谷381公斤,总产量达11.47万吨,同比增长0.35%。
南方+记者 罗天
通讯员 春融 王柳竣 曹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