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发现治疗重要性
近期,斯坦福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上,华裔教授林彦峰在演讲中提及自己的患癌经历,他从不吸烟,研究重点之一是亚洲不吸烟人群的肺癌,但不幸的是,他在去年确诊肺癌晚期,成为自己最典型的研究对象。
“在全世界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类癌症中都是最高的。”从事肺癌治疗研究15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王炜发现,这种现象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导致肺癌的高危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一个从不吸烟的人会罹患肺癌?
三手烟危害与二手烟相当
“关于肺癌的发病机制,当前仍无明确论断。”王炜介绍,现在的研究只能表明,肺癌高发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是与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大气污染有关,比如废气排放;第二是有长期吸烟史,或长期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等;第三是来自厨房的油烟,尤其是中餐多油炒、油炸等烹饪方式,会产生一些未充分燃烧的致癌物。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认为,肺癌的发生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
“这主要指女性群体,有些人不吸烟且生活环境良好,但仍然罹患肺癌,所以有研究认为肺癌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一定关系。”王炜说。
在普遍的认知中,吸烟是导致肺癌的罪魁祸首。但从肺癌的类型来看,似乎并非如此。
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是肺癌最常见的三种类型。
“以前大家认为肺鳞癌是最多见的,但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现在肺腺癌在肺癌中比例最高,其次才是肺鳞癌。”
这两者有何区别?肺腺癌通常发生在肺部的外周部分,多见于非吸烟者。肺鳞癌则通常发生在肺的中央部分,与吸烟关系密切。
王炜解释,肺腺癌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女性,她们往往不吸烟。他进一步补充,长期接触二手烟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不能忽略这些患者中有一部分人可能处于二手烟环境,比如家庭或工作环境中有人吸烟。
除了二手烟,三手烟也成为新的讨论点。三手烟是指吸烟后留在物体表面和灰尘中的烟草烟雾及其化学成分的残留物,沙发、地毯、衣服、家具等都可能成为三手烟的“藏身之处”。
经过再次“转手”,三手烟的危害如何?
“没有看到烟,不意味着危害会减少。”王炜说,三手烟和二手烟的危害性相当,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范围内都在呼吁不要在公共场合抽烟的重要原因。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做肺癌早筛
在门诊,常常有人向王炜提出疑问,该如何预防肺癌的发生?
“肺癌致病因素比较复杂,且发病机制不明,很难做到预防。”王炜指出,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对付”肺癌最好的办法。
他列出一组数据: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3%,而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不到30%。
我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明确,肺癌筛查从50岁开始。早在2015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与多部门联合发起“爱肺计划”,对广州市50岁以上低保低收入人员提供早期肺癌免费筛查。
经过几年跟踪研究,王炜团队发现,如果肺癌筛查从40岁开始,可极大提高潜在早期肺癌病人的发现率,减少漏诊率。
“普通40岁以上人群2—3年做一次筛查即可。”王炜强调,肺癌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工作环境中有粉尘或辐射,或者家族中有亲属患肺癌,则建议每年做一次肺部CT筛查。
体检时,不少人的影像结果显示肺部有结节,这是否意味着有潜在肺癌风险?
“95%的结节都是良性的,不用干预。”王炜说,体检发现肺部结节不用紧张,找专科医生进行判断评估,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复查观察即可。
在就诊中,医生往往以半年为单位,建议患者进行复查。对此,王炜解释,从癌性病变发展到癌症,或者从极早期肺癌发展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肺癌,这期间的跨度,还没有清晰的时间线。
“但就算是恶性肿瘤,早期的生长速度也很缓慢,所以在半年左右发现它变化后再去干预,也来得及。”他说。
采写:南方+记者 刘汉能
通讯员:韩文青 李进
剪辑:南方+记者 万稳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