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亩产提升超5%!坡头区花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见成效

作者 杨证民 2025-06-25 18:01

“平均亩产291.1公斤,增产5.7%!”

6月23日,坡头区省级花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田间测产验收结果出炉,坡头镇博立村、五合村示范片高质高效创建片区花生平均亩产实测结果分别为291.1公斤和281.0公斤,比常规栽培管理模式分别增产5.7%和5.5%,节约人工成本5%以上。

专家对花生样本进行测产。

专家对花生样本进行测产。

这是坡头区开展省级花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斩获的一大成果。2023年以来,坡头区持续推动百亩花生攻关田与千亩示范片建设,示范带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收,全面促进坡头区坡头镇花生种植业提质增效,确保稳固粮油单产提升。

作物平均亩产提升超5%

花生又名“长生果”,是坡头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土特产”。

坡头区地处湛江海湾东岸,充足的温光资源,以及独特的沙质土壤,为坡头区打造万亩花生原种和良种繁育基地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坡头区聚焦把“小花生”做成“大产业”,目前全区全年花生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总产值约1.28亿元,构建起产业丰收、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通过选育良种,促进花生产量提升。

通过选育良种,促进花生产量提升。

坡头区2023年省级花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下称“项目”)位于坡头镇,自开展以来,建立了花生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示范基地100亩,高产创建示范区1000亩。项目以建设“百亩攻关,千亩示范”为抓手,以选育花生良种为基础,协同推进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实现花生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推动花生全产业链条发展,示范带动全区花生种植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

机械起垄。

机械起垄。

机械采收。

机械采收。

“传统的农业劳作模式是份‘苦差事’,耗费人力多,生产效率还低。自项目开展以来,基地便推进机械起垄、无人机施药、机械采收等全程机械化农业种植管理,采用花生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带动当地花生机械化应用比例提升5%以上。”项目实施负责人、湛江市坡头区金碧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春红表示,过去,百亩花生田施药工作需要30多名工人劳作一整天,现在无人机1小时就能完成。

无人机施药。

无人机施药。

数据显示,项目在去年9月及今年6月的2次田间测产验收,均实现花生平均亩产较常规管理模式提升5%以上,达到高产创建产量指标要求。

示范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以前人工收花生需要一星期左右,现在采用机械收获仅需2天左右,省时又省力。”今年2月底,坡头镇余坡村农户刘康友种下了30亩花生,成为项目高产创建示范区的“一分子”。

农户刘康友种植的30亩花生迎来收获。

农户刘康友种植的30亩花生迎来收获。

在项目高产创建示范区,农户们用机械化技术播种与采收花生已经不是个“新鲜事”。为扩大创建成果对坡头花生产业的促进作用,去年还组织了花生新品种与机械化采收现场观摩会,让农户进一步深入了解“良种+机械化种植”的效益。现在,该示范区已带动农户约50户,花生新品种与机械化栽培技术辐射带动面积1000亩。

专家现场讲解,带动当地农户了解花生种植情况。

专家现场讲解,带动当地农户了解花生种植情况。

据统计,在项目的推动下,项目所在的1100亩片区,花生机械化应用水平提升了5%以上,花生亩均经济效益增收300元以上,每亩地节约人工成本300元以上,提高劳动生产效率15%以上。

“用以前的模式进行摸索,一亩地约能种出260公斤花生。”刘康友表示,现在品种好、种植技术提升,还有专家下田指导,一亩地平均能多产出40公斤花生,产量提高了,农户的收益也提升了不少,日子越过越好了。

蔡春红说,通过项目的示范推动,坡头镇花生产业正朝向种植规模化、管理机械化、生产标准化转变,持续推动花生的高质高效发展。

撰文/摄影:杨证民

编辑 罗鑫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