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载客的公交车开始“兼职”送货,是一种什么体验?这一“快递+公交”的跨界合作,将在深中通道上演!
据中山公交集团微信公众号消息,8月14日,中山城建集团下属中山公交集团与中山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开展洽谈会,深入探讨了“深中半日达”产品的初步设计方案。
近年来,“快递+公交”模式已在多地实施,其中又以同城配送和乡镇配送专线最为常见。“深中半日达”即将落地,这一举措有何亮点?放眼全国,多地公交企业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客运,而是不断解锁公交的新玩法,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双向奔赴
“花式”合作
2024年6月30日,深中跨市公交与深中通道同步开通,成为首条横跨珠江口的跨市公交线路。“深中半日达”的落地,将为珠江口东西岸居民带来更多的便利。
据了解,“深中半日达”将分阶段推进。第一阶段拟通过跨市公交托运行李,实现从中山市博览中心至深圳机场的便捷运输服务,解放旅客双手。第二阶段将实现从中山博览中心到深圳集散中心,再到末端网点的全程派送服务,真正打通中山与深圳之间的半日达物流通道。
“相较于传统快递服务,‘深中半日达’充分利用深中跨市公交班次高频、稳定、低碳的特点,通过科学的运营协同和数据支持,确保快件揽收、中转和配送各环节无缝衔接。”顺丰速运粤西区副总经理刘荣瑜说。
未来,双方还将共同打造综合性的物流枢纽,将公交场站与顺丰快递分拣中心、仓储中心进行融合,市民通过小程序就能实时查询快递进度、预约站点取件。
深中跨市公交驶出中山市博览中心。
深中跨市公交驶出中山市博览中心。
除了中山,今年以来,顺丰还与南京、成都、兰州、洛阳等多地公交企业达成“快递+公交”的合作模式。
在兰州,公交司机也可以是快递员。兰州公交将开放70余处场站、2000余辆车辆及4000余名从业人员等资源,在客运平峰时段转化为物流节点与配送运力。
在成都,公交站寄取快递已成现实。7月14日,成都首个城市交通与现代物流创新融合的快递服务站在五桂桥公交枢纽站正式投用,坐公交的市民下车就能随手取件,快递小哥走路10分钟就能送货上门,大大提升了配送速度。
城市之外,早年间村镇公交与邮政合作送快递,已经探索出了一条较为成熟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路径。
比如,济南济阳区邮政分公司联合三通一达、极兔,与当地公交公司开通客货邮路线,日均送件超3000件,累计为各家快递企业降低进村成本91.1万元。
而在广州,自2019年以来,广州公交集团下属巴士集团增从片区联合中国邮政,已开通30条客货邮融合专线,覆盖59个行政村,代运邮件快件约405万件,有效缓解了快递“进村难”“出城难”问题。
综合来看,快递与公交的合作,大多围绕运力协同、场站升级、人员共享等方面展开,双方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从而实现共赢。
直面困境
一举多得
快递“搭”上公交,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
此前,这一形式更多出现在边远乡村。比如,宁夏西海固地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快递网点多位于县区和乡镇。为此,当地通过覆盖乡村的公交车代运快递的方式,为村民们收寄快递提供便利。
如今,城市公交车也开始“接单”送快递,一定程度上与城市公交和快递行业面临的困境有关。
一方面,公交车吸引力下降了。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公共汽电车城市客运量为386.7亿人次,仅为2019年同期客流量的55.9%。取而代之的,是持续扩张的地铁线路,以及日益兴起的共享单车、网约车,市民出行有了更多选择。
由此,依靠车票收入和政府补贴的公交企业,运营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城市公交企业不得不削减或调整公交线路以维持生计,甚至被迫“停运”。
另一方面,快递配送成本更贵了。由于目的地分散、交通拥堵、人力等原因,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由来已久,降本增效成为行业探索的重要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快递+公交”跨界合作模式应运而生。公交网络覆盖范围广、线路站点密集、调度能力强,与快递配送运输需求不谋而合。不仅如此,闲置的公交运力也有了用武之地,还创造了新的运营收入。
2024年12月份,《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印发,提出“优化铁路场站、公路场站、港口、机场、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等相邻设施功能定位,统筹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能源等基础设施空间整合、共建共享,加强高速公路设施在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间共用共享。”
应该说,公交与快递的双向奔赴,有助于城市资源的高效调配,实现“一举多得”的资源盘活,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创新探索
不止快递
从建立“同城快递线”,到公交站点寄取快递,再到跨市托运行李,“公交+物流”的合作模式逐渐遍地开花。不仅如此,放眼全国,传统公交的创新探索还在继续。
比如,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公交+物流+无人”融合模式。7月21日,深圳巴士集团、深圳东部公交分别宣布与快递企业和新石器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复用公交场站、车辆、人员等资源,通过创新的“网格化场站管理”,把场站变身为无人物流小车的补给站和区域中转枢纽。
广州、南京等地,则把美食文旅带上了公交车。广州巴士推出“如约华厦,印象广州”文旅专线,集“粤式美食”“网红地标”和“广府文化”于一体,市民和游客可以一边饮早茶,一边欣赏广州老城区风貌。南京公交则推出全国首列咖啡主题现代有轨电车,带来“场景咖啡厅”新消费、新服务。
在湖北襄阳,襄阳公交通过拓展延伸“公交+”产业链形成8个实业经营板块,大力发展维修、物流、场站开发等业务,从而提升了经营效益。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血脉”,城市公交的转型升级问题备受关注。早在2023年,交通运输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15项举措,明确行业发展方向。
应该说,各地的“跨界”试水值得鼓励。综合来看,坚守主业初心,探索多元化经营,提高“造血”能力,依靠竞争力和服务质量提升自身吸引力,是破解行业困境的有效举措。
未来,城市公交还将带来哪些新变化?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撰文:辜继漫 伍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