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发布12字评论被拘,权力岂能如此任性?

南方评论 2025-08-08 17:41

文 | 默 达

发布12字评论,被判处5天行政拘留。这则新闻刺痛了很多网友的神经。2年内3次对簿公堂,当事人才得到公正判决。

事情经过是,来自湖南的肖先生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一起坠楼事件。结合自身经验和现场情况,他判断建筑质量不达标,留言评论“还在搞豆腐渣工程,统一招牌?”,收到了6个点赞和1条留言。当地法院将肖先生的评论与其他网友的点赞、留言作为整体评价,认为其“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构成寻衅滋事”。

从常识出发,像肖先生一样的普通网民不能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全貌,寥寥数语不客观、有漏洞,这很正常,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充分了解事件真相才能做出评价、提出疑问。无论是12个字的评论还是其他网友的跟评,影响力都十分有限,二者并未产生进一步的互动,更没有超出原视频的边界,对其从重处罚不甚合理。

从法理来看,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寻衅滋事”的判定标准相对宽泛,但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前提,即“主观恶意”,短短12个字的评论,既无明确指向,也未有主动传播,更没有借此获取不正当利益,不宜上升到法律层面去解决。

事件的负面影响还在于,让普通人对言论的真实边界感到忧心忡忡。一句质疑一声抱怨都要被扣上“寻衅滋事”的大帽子,还有谁敢站出来主动监督?

更有一个细节值得深究,一审判决书中写到“对湘阴县委、县政府及领导个人产生了一致性的负面政治影响”,而从时间轴上看,撤销判决则是在该官员落马之后。之后遇到同类案件,究竟是依法办理还是“看人下菜”?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传谣造谣要追责;但同时,互联网也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空间,要容纳不同的声音,鼓励理性的讨论,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编辑 陈文焕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