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汉市商务局发布《关于调整武汉市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公告》后仅仅一天撤回,引起了外界关注。实际上,近期不少省市已经相继发布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调整公告:或暂停补贴申请,或限量补贴名额。
多地的政策调整,直接说明政策的有效性。当前,从宏观环境和条件来看,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增加;国内也面临着总需求不足、消费不振的挑战。“两新”政策旨在释放我国强大的内需潜力,促进消费升级,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走势良好,1-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其中,“两新”政策大力支持的新能源汽车,更是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1-7月产销分别完成823.2万辆和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8.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
在政策有效激发消费同时,不少地方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的预期精准管理。从各地市发布政策的情况来看,暂停“国补”或者限额“国补”更多是由于申请火热带来的资金压力。这个也给相关管理部门提出了要求,即时做好相关信息公布,让消费者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做好预期。
豆包AI生成
豆包AI生成
根据发改委之前发布消息,今年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完毕,将于10月份按计划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届时将完成全年3000亿元的下达计划。
促进汽车消费,扩大内需,这一轮“两新”政策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07-2012年期间,我国就推出过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2014—2017年期间,我国推出了部分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也有效促进了汽车消费;而2018年以来一直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更是直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效果持续呈现的背景下,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商品,如何推动汽车市场健康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一旦明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如何避免多重政策集中退出给市场带来的冲击?如何避免年底政策退出与市场运行共振问题?都需要系统性考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曾表示,未来汽车市场高基数的增长压力仍较大,期待能有长效的强力接续政策。
整体而言,我国不管是从传统的千人拥车量指标,还是从汽车生态转型的角度来看,随着消费场景创新与基础设施完善,汽车消费仍然拥有极大的开拓空间。不过,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需要在“短期见效”的基础上,推动“长效机制”的结合体系;在“政策驱动消费”的基础上,推动“内生增长驱动消费”的深度进化,为构建全新的汽车统一大市场提供强力支撑,最终推动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魏泓泉 郭小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