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谈判为什么没有突破性进展?

南方评论 2025-05-17 22:33

文 | 丁戈隆东

俄乌局势终于迎来新进展——

当地时间5月16日,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关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会谈。这是2022年3月以来,时隔三年,俄乌双方首次直接会谈。

当天,双方直接谈判持续近2个小时,虽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迈出了政治解决危机的艰难一步。

03:03

谈了近2小时,俄乌分歧依然巨大,到底有无成果?|热聊冷观

(一)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三年多时间,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同时深刻影响全球。

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俄乌冲突,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许多国家也在积极劝和促谈,就在5月13日,中国和巴西发布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联合声明——

“积极评价近期关于开展对话意愿的信号,期待有关各方能开启富有成果的谈判、为实现政治解决汇聚更多共识,解决各方的合理关切。”

从俄罗斯总统普京开启和平谈判提议,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积极回应,再到双方伊斯坦布尔会谈“一波三折”,虽说和谈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也不够快,但终究是迈出了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了这一步,就是积极的信号,就是值得肯定的进步。

说白了,任何有利于局势降温、恢复和平的行为都应该被鼓励,俄乌冲突也不可能无限期拖延下去。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6日,俄罗斯、土耳其和乌克兰三方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赫切宫总统办公室举行会谈。(图自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6日,俄罗斯、土耳其和乌克兰三方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赫切宫总统办公室举行会谈。(图自视觉中国)

(二)

从俄乌双方会后释放的信息来看,这次伊斯坦布尔会谈主要集中讨论了三件事——停火、战俘交换以及两国元首的可能会晤。

最后,双方达成了1.5个共识,一个是各自交换1000名战俘,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俘交换;另外0.5个是俄方表示,对乌方要求两国元首进行直接会谈的建议予以考虑。

对于此次会谈——

俄方对谈判结果总体满意,愿意继续同乌方接触;

东道主土耳其认为,谈判结果“比预期更积极”,双方未使用指责性言语;

乌方则不太满意,泽连斯基认为俄罗斯代表团级别很低,“没有在俄罗斯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人”,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热列兹尼亚克更是认为“谈判毫无成果”。

俄乌三年多来首次直接会谈,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但期望谈判立即取得重大突破着实不太现实。

△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网站报道截图(题图为俄方谈判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

△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网站报道截图(题图为俄方谈判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

(三)

为什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

一是信任严重缺乏。

泽连斯基希望在伊斯坦布尔与普京直接见面,但到头来空欢喜一场。俄罗斯曾多次表示“乌克兰政府没有谈判资格”,并且质疑乌方停火协议是为了获得喘息机会、增加武器供应。

二是分歧难以调和。

俄乌双方除了在“先停火还是先谈判”上分歧严重外,更大的分歧是部分领土归属问题。作为停火条件,俄方要求乌军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撤军,乌方认为这些要求“不可接受”。另外,俄方主张乌克兰非军事化,乌克兰则不接受任何对军事力量的限制。

三是美欧各怀鬼胎。

美国总统特朗普16日直言“如果没有我,这次会谈就不可能实现”,欧洲大多数国家则坚定支持乌克兰,不希望乌克兰向俄罗斯让步。

△乌克兰总统府官网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左二)、法国总统马克龙(左三)、英国首相斯塔默(右二)、德国总理默茨(右一)和波兰总理图斯克(左一)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出席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期间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乌克兰总统府官网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左二)、法国总统马克龙(左三)、英国首相斯塔默(右二)、德国总理默茨(右一)和波兰总理图斯克(左一)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出席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期间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四)

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目前来看,俄乌双方都没有显露出为达成和平协议而作出“必要而艰难”让步的意愿,美欧选边站队对劝和促谈也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俄乌谈判进行的同时,双方在战场前线仍在不断交火。

乌方称,截至15日下午,乌军在前线与俄军发生数十次战斗,其中波克罗夫斯克和新帕夫利夫卡地区的战斗最为激烈。

俄罗斯国防部15日通报称,击落乌军100余架无人机,并拦截了多枚航空炸弹,俄军还在黑海水域击毁1艘乌军无人艇。

欧洲领导人对此次俄乌谈判结果普遍失望,认为俄方未能展现诚意;泽连斯基则希望西方国家作出“强烈回应”。

既无天时,又无地利,更无人和,俄乌双方实现停火乃至持久和平依然道阻且长。

(五)

没有天时地利人和,就要创造天时地利人和。

俄乌双方都表示原则上愿意继续进行接触谈判,只要接触就有向好的可能,各方应该携手努力,同向发力,不打小算盘,共同推动俄乌坐下来、谈下去、好起来。

虽然俄乌和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走对了路,就不怕遥远。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