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企业见新芽|走读深圳产业力量2025首季(第3期)

作者 邱永宽 2025-05-22 16:22

风起南方,肇始深圳!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与策源地,深圳一直勇立潮头,坚持营造、适配市场经济发展的气候与土壤,在创新发展时代大潮中不断进击;作为市场创新主体,开拓进取的深圳企业尽情吸收养分,在这片土地发芽生根,茁壮成长,已成为引领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深圳企业为何总能“闯”出新路,“创”出新局?大湾区产业如何互促共进?带着深圳之问,深圳市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会和南方+深圳产城频道一起走进园区,走进企业,走近企业家,摸好产业底子,探寻产业新质,发掘企业新芽。

近日,深圳市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会,南方+深圳产城频道相关代表及产业界人士,一起走访艾贝特、欣旺达及多氟多,展开交流与探讨。

坚守长期主义 耕耘者收获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制造业全面开花,规模连续14年全球第一,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并在高端制造领域不断革新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制造业是我国产业之基,亦是强国脊梁。

面对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薄轻小密”成为各类电路板器件和芯片的焊接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市艾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艾贝特”)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王海英介绍,采用传统的接触式焊接的电路板,焊接后需要药水清洗、烘干等,能耗高,污染大。

目前,在电子行业,具有标准化、批量化和通用性特点的传统波峰焊与回流焊仍旧是焊接市场的主力军。不过,在面对新产品、新工艺和精密焊接要求时,传统的这些焊接常常无能为力。

成立于2005年的艾贝特,专注智能精密锡焊工艺技术及整体解决方案。拥有200余项国家专利,已跻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是深圳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锡球焊锡CCM应用覆盖国内90%+市场份额,目前,艾贝特已成为激光焊锡细分领域的领航者。

据介绍,采用激光作为热源的低温锡焊,具有更优秀的焊接品质和更高精度的特点,同时也更为环保节能。与传统焊接方式比较,艾贝特激光微精密锡焊系列产品每小时最大可节约40度电。

“在激光精密锡焊中,工艺是需要长期的实践和沉淀来支撑和保障,就像炒菜一样,同样的菜品和配料,做出来的味道也会不一样。”在王海英看来,工艺是最难模仿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艾贝特技术团队三十多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琢磨锡焊的工艺的配方、路径、参数,适配各种镀层与千差万别的元器件,将其精密焊接在电路板上。

今年,艾贝特成立整整20周年,公司研发团队却已在锡焊行业潜心钻研超过30载,公司崇尚德国和日本企业“小精专”的经营哲学,追求活得久活得好活得精彩。久久为功,艾贝特已突破7微米焊接60微米植球的工艺瓶颈,获得了广东省智能封装激光焊锡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发起并成立了深圳市智造激光技术研究院,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善解疑难杂症 覆盖国内90%+细分市场

“公司超过一半的客户是中国500强企业,公司与立讯精密、富士康、LG、舜宇光学、伟创力、台达、捷普 、紫翔等品牌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王海英说,公司百分之六十的客户都是老客户,没有销售团队,颇令人称奇。

尽管激光锡焊具有精密,环境友好等诸多优势,但在这项技术应用的早期,不少客户对新技术新应用心存顾虑。不过,面对产品对精细焊接这一需求蓝海,艾贝特选择迎难而上,在没有路的地方踩出一条新路,趟过去就是另一片天。

王海英说,在艾贝特的客户结构中,除了占比过半的老客户之外,甚至还有占比高达三成左右的友商同行合作,艾贝特已建立起强大的工艺数据库,累积积累上万种工艺应用。如此,艾贝特需要做的就是精益求精服务客户需求,并不追求超出公司服务能力的客户数量。她表示,今年两次出国参展期间,客户的反馈让她对公司团队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实力有了更直观的自信支撑。

凭借多年的技术沉淀和团队作战能力,艾贝特在国内最早展开非接触式激光锡焊研发,将激光头和视觉CCD、测温系统三轴统一,实现定位、焊接和温度反馈三项功能于一体。据了解,艾贝特在国内手机摄像头模组与软板焊接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成。

艾贝特深知,伸手可得的低垂果实不是它们的目标。在一厘一毫的宽度,经年累月向下深挖,做深做专做精让艾贝特声名鹊起。“很多客户说,遇到电路板焊接的疑难杂症,如果艾贝特解决不了,基本就无解了。”说到这里,她笑得爽朗。

王海英把艾贝特团队比作老中医,正是凭借长久以来专心专注练就的专业本领,让艾贝特收获了客户的褒扬,这也给艾贝特人注入了更多自信与力量,让艾贝特始终走在智能精密锡焊领域前沿,为焊接技术迭代进化不断探索、示范。

业务“多面开花”

作为21世纪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些年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新能源产业已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其中,包括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欣旺达”)在内的一批批中国新能源企业持续创新突破,让中国登上全球新能源产业高峰。

欣旺达(股票代码:300207‌‌)创立于1997年,得益于在锂电池领域近三十载的深厚技术积淀,公司曾荣获深圳市市长质量奖、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诸多奖项,公司智能手机用锂离子电池模组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还多次上榜广东省制造业企业100强。

目前,欣旺达构建了消费类产品、动力科技、能源科技、智能硬件、创新与生态五大业务板块。目前已在国内的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江西、四川、湖北等省份,以及印度、越南、匈牙利、摩洛哥、泰国等国家布局多个生产制造基地,在美国、法国、德国、以色列、韩国、日本设立海外营销机构。

在技术持续投入的支撑下,公司业务“多面开花”——全球手机电池PACK出货量NO.1,跻身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中国企业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前十,以及储能系统(直流侧)全球市场出货量前五。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0.21亿元,同比增长17.05%。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战略新兴板块爆发式增长,其中,电动汽车电池营收同比增长40.2%至151.39亿元;而储能系统营收同比骤增70.2%至18.89亿,共同构建起第二增长曲线。

研发年投入超33亿

据介绍,2000年左右,手机、笔记本电脑、MP3 等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加,小型锂电池需求量巨大,欣旺达敏锐地抓住了消费电子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大在锂电池模组加工、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投入,迅速完成了早期积累。

2024 年,欣旺达全年研发投入超过33亿元,同比增长显著。近五年(2020-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约130 亿元,研发团队规模近万人,覆盖材料创新、电池技术、智能制造等核心领域,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支撑了公司在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持续的大投入换来了创新产品的大收获,欣旺达闪充电池3.0、600+Ah新型储能电芯、10米级一体式移动储能车、逸风系列电池、点晶智能电芯传感器、商用车超充电池等新品纷纷亮相。

在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展览会上,可携带2000度电的欣旺达10米级一体式移动储能车受到展会观众高度关注,支持电动汽车轻松续航1000公里超快充电池也成为公司打造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面对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丰富的应用场景需求,欣旺达目前推出了两代航空电池核心产品,分别为“航空电池-Gen1”(能量密度320Wh/kg)、 “航空电池-Gen2”(能量密度380Wh/kg),该系列产品采用了先进的半固态电池技术,广泛适配于城市出行、农林植保、紧急救援、物资运送等多个场景。

在欣旺达看来,新能源行业本质上是一场 “用今天的投入买未来的门票” 的长期主义战役。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欣旺达坚持持续技术投入,前瞻规划布局产能,同时,以足够的耐心构建产业生态,为企业融入新能源产业发展大潮注入更大能量。

扎根细分领域 创造多项第一

在当下新能源产业的竞技场上,竞争态势已然白热化。全球范围内,各大企业纷纷加码,从技术研发到产能扩张,再到产业链整合,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激烈角逐。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排名,中国在2024年建立了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的锂离子电池供应链方面位居全球第一‌。不仅如此,公开信息显示,在新能源材料领域,中国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多氟多(股票代码:002407)主营业务为氟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新能源电池,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将产品同时应用于新能源、电子信息、原子能工业、半导体、TFT、光伏行业等行业的新材料生产企业。

公司凭借深耕新能源领域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具备了“氟资源→氢氟酸及电子级氢氟酸→氟化锂→六氟磷酸锂→锂电池→锂电回收”的完整产业链整合与延伸。并以六氟磷酸锂为突破口,向下延伸至电池产业链,形成从材料到电池的完整布局,并通过锂电池回收工艺的技术创新来实现持续降本,奠定了在新能源电池赛道的核心优势。

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维海表示,锂电圈内了解多氟多基本从六氟磷酸锂开始的,多氟多于2005年开始研发六氟磷酸锂,历经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全力攻关,该材料于2009年在多氟多问世,彼时一吨六氟磷酸锂价格高达100万元,如今已被拉低至不足10万元每吨。六氟磷酸锂的成功量产,打破国际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氟多是当时唯一一个以企业身份作为完成人获得该奖项的单位。

此外,六氟磷酸锂还被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分别列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自主研发的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成功切入台积电、中芯国际、三星等高端半导体供应链且实现持续稳定批量供应。

“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只有找准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扎深根,持续投入做出爆品,构建起足够坚固的真正的‘护城河’。” 余维海说,这样才更有机会获得成功,活得久活得好。

新能源牵引新材料 拓展增长空间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展览会现场,多氟多公司的六氟磷酸锂、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氟芯大圆柱电池、锂电池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亮相展台,不少观众和客户驻足交流与了解。

据了解,六氟磷酸锂被称为氟化工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具有电化学稳定性高、溶解性好等特点,是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关键材料。多氟多公司是六氟磷酸锂的全球最大供应商,与比亚迪、新宙邦、国泰华荣、Soulbrain、Panax、三菱化学等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全球每3块锂电池中就有一块用的是多氟多六氟磷酸锂所生产的。

多氟多公司成功规模化量产六氟磷酸锂,让锂电成本大幅降低,锂电产品得以走进千家万户,当年100万元一吨的六氟磷酸锂,如今价格已经拉低至6万多元一吨。凭借一个细分材料在行业里站稳脚跟的多氟多,在掌握了六氟磷酸锂原料制备路径并量产后,顺势将触角和业务向下延伸至电解液和锂电池领域,进入市场空间巨大的动力电池和储能业务板块。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多氟多围绕氟、锂、硅、硼四种关键元素材料进行全面布局,实现了从最上游的矿山资源获取,到中游新能源材料研发与生产,再到下游新能源电池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覆盖。

余维海表示,面对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多氟多公司提出“新材料支撑新能源、新能源牵引新材料”的发展策略,由材料前推与延伸,在不断迭代优化产品的同时,还坚持自我革新。据了解,多氟多公司亦投入研发半固态材料和钠电材料,拓展更多细分赛道,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在半导体领域,多氟多公司还打破我国半导体产业高品质电子级氢氟酸、高纯四氟化硅依赖进口局面,产品大批量供应国内多条芯片生产线,成功进入国际芯片巨头台积电供应链,电子级硅烷与中芯、京东方、台积电等泛集成电路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余维海介绍,在研发投入方面,多氟多公司在材料和电池板块投下重注,投入占比高达约15%。接下来,多氟多公司在电池领域继续发力,为公司创造第二增长曲线。

撰文:金慧 许成涛 邱永宽








编辑 文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