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滚鱼满田!万千游客连南喜抓稻田鱼

作者 黄津;黄滢 2025-10-02 19:36

“第一次来,就捉到了3条……”10月2日上午,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河畔的稻田上,来自佛山的游客王瑶举起捉到的稻田鱼,笑容灿烂。早在前一天的1日,王瑶就和家人来到了连南,看了千年瑶寨,品尝了非遗美食牛皮酥,“这里瑶族风情浓郁,家人都玩得很开心。”

又到丰收季,稻香鱼儿肥。当天,跟着《瑶族舞曲》去旅行系列活动之2025年广东·连南第十一届瑶排梯田稻田鱼文化季系列活动在三江河畔拉开帷幕,逾万游客卷起裤脚,和瑶族群众一起在河里、稻田间捉鱼,体验丰收喜悦,共迎国庆、中秋双节的到来。

10月2日上午,2025年广东·连南第十一届瑶排梯田稻田鱼文化季系列活动正式开幕。黄滢 摄

10月2日上午,2025年广东·连南第十一届瑶排梯田稻田鱼文化季系列活动正式开幕。黄滢 摄

稻田河畔“捉鱼大战”

妙招频出乐不停

“下河开捉!”开幕式后,三江河畔瞬间沸腾,逾万名游客和群众跳入三江河里,开启了一场捉鱼大战。水面上,人影晃动,渔网、水桶甚至特制的鸡笼都成了捉鱼“神器”,各种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

逾万名游客和群众跳入三江河里,开启一场捉鱼大战。黄滢 摄

逾万名游客和群众跳入三江河里,开启一场捉鱼大战。黄滢 摄

现场各种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黄滢 摄

现场各种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黄滢 摄

开心捉鱼乐。黄滢 摄

开心捉鱼乐。黄滢 摄

上午9时许,64岁的黄荣武正小心翼翼地将刚捉到的鱼放进桶里,桶中已经躺着3条鲜活的鱼儿。“我们从连州过来的,这是第一次来连南抓稻田鱼,没想到这么有意思!” 黄荣武笑着说,虽然年纪大了,但在水中追着鱼儿跑,仿佛又找回了年轻时的活力。

黄荣武展示刚抓到的鱼。黄滢 摄

黄荣武展示刚抓到的鱼。黄滢 摄

河中抓鱼,渔具很重要。三排镇的龙二贵就专门带了个鸡笼过来。“我这个鸡笼一米多宽,下大上小,抛进河里就能锁定区域,鱼儿就手到擒来啦!”他告诉记者,去年他就靠这个“秘密武器”抓到了10多斤鱼。

特制的鸡笼成为捉鱼“神器”。黄津 摄

特制的鸡笼成为捉鱼“神器”。黄津 摄

除了“装备党”,现场还有不少“技术流”的“捉鱼老手”早早布局。7点未到,来自涡水镇的房伟民就和妻子驱车赶往县城三江河畔。稻田鱼节举办10多年来,每一年他都参加,2021年更是以80多斤的“战绩”夺得抓鱼冠军。“要备好渔具,当然技术也很重要。”谈及成功经验,房伟民说,比如草鱼喜欢往上游,这就需要你懂得去占个好位置,准能收获满满。

亲子齐上阵,收获颇丰。黄滢 摄

亲子齐上阵,收获颇丰。黄滢 摄

现场群众正扛着一网的鱼走上岸。黄滢 摄

现场群众正扛着一网的鱼走上岸。黄滢 摄

不仅河里热闹,不远处的稻田里更是妙趣横生。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游客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稻田的泥浆中,与游走的鱼儿上演“速度与激情”。有人弯腰紧盯水面,找准时机猛地出手;有人合作围堵,将鱼儿逼到角落;还有人不小心摔进泥浆里,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现场泥浆四溅,欢乐氛围拉满。

稻田里的捉鱼大战。黄津 摄

稻田里的捉鱼大战。黄津 摄

稻田里徒手抓鱼。黄津 摄

稻田里徒手抓鱼。黄津 摄

稻田抓鱼,讲究手速。大坪镇的李比东一家,依靠长期抓鱼的经验,一个小时不到,就抓了20多条鱼,桶里的鱼儿活蹦乱跳,一家人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每年秋收时节,前来连南抓稻田鱼,已成为众多老广们体验农事快乐的首选。每年农历六月,一季稻栽种后一周,瑶寨村民便在稻田放养本地鲤鱼与鲫鱼。如今,稻谷金黄熟透,正是捕捉、品尝稻田鱼最佳时节,鱼在生长过程中,稻田提供杂草、虫和稻花给鱼吃,而鱼能为稻田清除杂草和病虫,因此在这个稻鱼共生的地方,稻米品质高,鱼儿香嫩甜。

此外,国庆期间,连南还每日开放农事抓鸭子体验活动,为游客增添更多乡村乐趣。

国庆期间,连南还每日开放农事抓鸭子体验活动,游客、群众收获多。黄津 摄

国庆期间,连南还每日开放农事抓鸭子体验活动,游客、群众收获多。黄津 摄

“稻田鱼”变“致富鱼”

千年农耕焕新活力

千百年来,连南的梯田上,鱼与水稻形成了共生的生物链关系。如今,这一特色产业让广大农户从中受益,稻田鱼也成为了当地群众的“致富鱼”。依托这一特色产业,连南稻田养鱼产业得到加快发展,面积近万亩,年产值超千万元,成为瑶山群众致富增收新渠道。

依托稻田养鱼这一独特的农耕方式,连南创新思路写好“鱼”文章,一方面打造稻鱼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年产值近2000万元,带动2323户农户增收致富;另一方面通过“稻田鱼+旅游”模式,举办“稻田鱼文化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会展)、“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102个各地组织的活动之一。

如今的连南,已成功打造了赏鱼、抓鱼、吃鱼、购鱼的稻田鱼产业链,吸引了更多游客,更带动稻田鱼养殖产业的发展,让千年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强的活力,也为连南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撰文:黄津 黄滢 通讯员 李芳 刘蔓婷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梁杰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