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下午,“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三年实践成果展示会”在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隆重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领导、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达及诗教委员会副主任刘琴宜、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及惠州、香港、澳门的相关领导、嘉宾与深圳各区学校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事。
2021年7月,深圳市教育局与中华诗词学会携手共建全国首个“中华诗教示范区”。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希武介绍,三年来,试点先行,四批次遴选确定200所“中华诗教”试点学校,覆盖了全市各区,也联动了粤港澳大湾区。
潘希武介绍到,下一步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领导“提质、扩面、创新”的指示精神,丰富多样化的典型案例,扩大诗教学校范围,全面推进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范围内推广辐射;同时创新示范区建设机制、辐射推广机制,探索更有效的诗词综合育人模式。
在诗教典型案例展示环节,来自深圳市各试点学校的教师们纷纷上台分享他们的诗教经验与创新做法。他们的分享生动具体,展现出深圳诗教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来自深圳市各特色和试点学校的师生们,则带来了极富诗意的节目表演,充分展示了中华诗教的魅力与活力。
深圳市莲南小学带来了吟唱剧《诗经·小雅·鹿鸣》;龙岗区深圳中学龙岗学校(集团)兰著学校的《行吟空山》,以空灵的鼓声和王维诗词相融合,献上表演;盐田区盐港小学、香港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澳门培正中学等共同带来《诗经·秦风·无衣》,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师生们的团结与互助精神。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携手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共同演绎《华夏礼乐·大雅诗经》,将活动带向一个小高潮。深圳高校学子和留学生一起,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在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彭红玉的领诵下,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龙岗区“中华诗教”试点学校的近50位校长和园长们共同诵读了《沁园春·雪》。
深圳市教育局和中华诗词学会携手,共同在深圳探索出了一种诗教新模式。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的三年探索,也得到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未来,中华诗教将立足时代特征,区位优势,持续在“提质”“扩面”“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五育融合新模式、美育浸润新途径,努力将中华诗教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金名片。
南方+记者 胡瑞
主办方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