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24年奋进答卷,并对2025年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其中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元素十分抢眼。
南方+记者注意到,报告中直接提及“深汕”至少有3处,如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加快建设、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新开工深汕特别合作区引水工程等,为深汕特别合作区进一步深化改革,以车聚产、以产兴城,加速产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
加快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
报告提到,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1.2%,占全国44%;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加快建设;提速提质优化便企服务,加快落地“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完工即投产”“验收即发证”。
作为深圳加快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瞄准高端、以产兴城,推动高端整车制造强势倍增,零部件绿色制造集聚成势。比亚迪一期项目16栋厂房、共174条产线全部满产;比亚迪二期项目西地块13栋厂房全部投产并开启双班生产,整车日产量突破1300辆,全年生产整车超25万辆;东地块全面动工建设。比亚迪第900万、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在深汕举办。龙头企业带动下,累计近30家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集聚。
与此同时,深汕抢抓机遇,倾力打造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营商环境,通过“金牌店小二”服务,推进全力建厂、快速强链、高效建城。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二期项目,从开工到投产分别只用了349天、379天;深圳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从搬迁到落地投产只花了3个月;东风李尔产线从拿地到开工仅用3天,以“当年拿地、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刷新纪录,跑出重大产业项目“深汕加速度”。
另外,报告提及深圳西丽高铁枢纽等开工建设,该枢纽是深汕高铁的起始站,标志着后者朝着2027年建成通车目标加速迈进,届时深汕将进入“深圳半小时”“广州40分钟”交通圈生活圈,对企业人才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深化改革催生高质量发展合力
报告提到,促进区域联动融合发展,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2025年将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深汕特别合作区因改革而生,因特殊而兴,改革是其与生俱来的基因。建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广东省、深圳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作出的重要部署。
省委赋予深汕“做实做强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使命,市委提出“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加快全域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
一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以深入实施《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及其工作方案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奋力打造深圳产业转移承载地、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目的地和粤东高质量发展孵化器,努力在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2025年为深汕“增量提质年”,全区正加快推动《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及其工作方案深化落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用好一切政策举措、挖掘一切潜力资源,在增量提质上狠下功夫,加快实现从快速发展向又快又好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作为深圳市落实“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深汕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推进新型城镇化同乡村全面振兴相结合,产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去年全区完成粮食种植22473亩、高标准农田建设4266亩;创新建立“两层一通则”的乡村规划体系,和美乡村建设焕发新貌,“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新建成10个节点;大安村、红罗村纳入广东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不断深化,村企合作新增5个签约项目和4个动工项目,全市首宗集体林权公开流转试点项目竞价成交,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抓住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牛鼻子”
报告提到,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深汕合作区引水工程等。巩固提升制造业当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促进外贸提质发展,扩大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等产品出口。
深汕高标准建设市政重点项目,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凤河水厂开工建设,推动西部水源及供水工程、北坑水库及其配套输水工程加快建设,深汕引水工程取得初步设计批复,满足合作区快速发展用水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深汕正坚定信心,抓住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牛鼻子”,立足以快取胜、以大取胜、以全取胜,加速增量、全面提质。
加快建设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比亚迪产能跨越式提升,促进比亚迪“零部件+整车+出口”产业链条加速成型,实现比亚迪二期项目东地块投产,汽车智能模具及车灯项目量产,推动比亚迪三期、四期项目投产,比亚迪全球培训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实现比亚迪出海整备中心投用。
同时围绕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化工园片区全面开工,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推动“一主三辅”产业集聚成势,更快速度夯实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根基。
南方+记者 陶清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