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后郭村,玻璃书屋、村史馆、雕刻展览馆……处处可见打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沿着村道行进,村道宽敞畅通,公园绿意盎然,庭院纤尘不染,不时能看到村民自发清理房前屋后的杂草、打扫门前的垃圾,越来越多的村民在生活习惯、环境卫生方面从“将就”变“讲究”起来了。而这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该村所实行的积分超市激励机制。
近两年来,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后郭村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组团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大力协助下,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创建培育目标,创新运用“四个一”工作法,多措并举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和参与基层治理的行动自觉,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每天早上,后郭村村民刘丽容就习惯性将门口打扫干净。“我会拍个照上传小程序得5分,积少成多,可以兑换洗洁精、杀虫剂等生活用品。”刘丽容说,打扫有积分可以换东西,家里又干净了,人也精神焕发。
后郭村积分超市是龙湖镇首个乡村振兴积分超市。自超市运营以来,后郭村利用“沃视通乡村治理”小程序,将做好门前三包、参与网格管理及志愿服务等多项乡村基层治理具体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据后郭村党总支部委员郭锦阳介绍,近年来,后郭村在中山帮扶队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有效实施乡村振兴“六个一”项目,完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人居环境。此前,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管护机制,难免出现“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因此,后郭村借助“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契机,积极探索长效管护机制,通过积分超市的运作,进一步调动村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参与度、自觉性。目前,该村积分超市的注册人数是585人,累计积分超10万分。
“人人参与乡村治理”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但“基层治理不精细”的难题仍困扰着后郭村。对此,后郭村则是借鉴中山“党建+网格化”经验,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建立起一套联系到户、责任到人的“三级网格管理体系”,让精细化基层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各家各户。
“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如何运作?郭锦阳介绍,具体而言,就是将后郭村划分为六个网格区域,第一级是镇挂村领导和村党总支部书记担任一级网格长;包组干部和驻村领导担任二级网格长;村民代表及党员担任第三级网格长。网格管理体系主要是围绕日常人居环境整治、民情收集、政策宣传和邻里纠纷调解等网格事项发挥作用。
作为后郭村网格员之一,郭镇法经常在村里巡查。“如果发现有做得不到位的,包括一些脏乱差的区域,我们就通过微信小程序积分超市的平台,上传照片。”郭镇法说,上传平台将问题反馈给整改队伍,整改队伍接收到反馈意见后,会进行及时处理。
“形成一套积分超市激励机制”和“建立一个三级网格管理体系”的做法是后郭村“四个一”工作法中的两个方面。此外,后郭村还通过“设立一个环境卫生监督岗位”和“组建一支巡查督查整改队伍”的方式,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常态化排查并开展针对性整治,实现“卫生盲区在网格汇聚、环境问题在网格解决”的良好局面。
通过“四个一”工作法,后郭村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不精细”“群众参与不深入”“措施落实不到位”“整治成效不明显”等人居环境整治难题,让农村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到“一直美”。
郭锦阳称,群众自治意识显著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后郭村的“四个一”工作法真正将乡村治理的主动权交到了村民手中,实现了村民从“台下看戏”到“上台唱戏”的转变,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注入“源头活水”。
下一步,后郭村将继续引导乡贤促进会、社工站、青年文创联盟、“小手拉大手”等举措深入完善乡村多元善治平台,让乡村治理可量化、有抓手,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治理的生动局面,打造“百千万工程”基层治理新样板。
南方+记者 纪金娜
通讯员 黄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