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王传福哭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动情处。
2023年8月9日,比亚迪宣布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比亚迪在造车的第二十年,完成了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成绩。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当晚的下线仪式上致辞时表示,比亚迪一直坚持技术研发,一度研发投入超过公司利润,公司也曾面临过生存困境,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重大机遇,实现了公司以及全行业的高速发展。
对于未来,王传福称,“ 我们预计未来3年内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将提升到70%,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也就意味着20%份额的增加,400万辆市场的增量属于我们所有的中国品牌”,同时,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32.4%,王传福还预计到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增长到60%以上。
作为第二次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车企,王传福也对成为世界级车企品牌抱有期待。他表示:“客观上我们有创造世界级品牌的基础和实力,而主观上我们也有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情感的需求。”
说到动情之处,王传福数度哽咽。
亮点: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
2003年开始,比亚迪收购了秦川汽车,成为继吉利汽车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2003年我们带着新能源的梦想进入到汽车行业。一个做电池的怎么敢做汽车?当时各种质疑和嘲笑扑面而来。”王传福在8月9日晚的下线仪式上致辞时回忆说。
他介绍,在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天,比亚迪公司股价跌了20%,资本市场浇了一盆冷水。2004年,比亚迪纯电动概念车ET亮相北京车展。
这是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性车展上首次出现新能源汽车身影。“当时其他展台全是燃油机,大家看不懂,也看不上,更看不起比亚迪。”王传福介绍。
2008年,比亚迪向市场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新能源车F3DM。
2021年5月19日,比亚迪举行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这标志着比亚迪成为全国首家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00万辆的车企。当时下线的车型为汉EV。
也就是说,从0到第100万辆新能源车,比亚迪用时13年。
2022年5月,比亚迪第2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从第100万到第200万辆,比亚迪则用时1年。
2022年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宣告下线,当时下线的车型为海豹。200万到第300万辆,仅用时半年。
2023年8月9日 ,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从300万辆到500万辆不到9个月的时间。此次下线的车型为腾势N7。
由此,比亚迪成为第一个进入新能源汽车“500万俱乐部”的中国品牌。
历程:多年研发投入超利润
王传福介绍,比亚迪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技术创新,早在2002年,公司就在动力电池基础上大量的投入。2003年开始了混动技术的研发。在技术研发上比亚迪累计投入上千亿资金。在最近的12年,比亚迪有11年的研发投入超过当年的净利润,甚至多数时候还是净利润的3~4倍。
“我清楚地记得,在2017年到2019年,比亚迪连续三年利润大幅下滑,尤其是到2019年净利润只有16个亿,但是在研发上,因为我们还是咬紧牙关投了84个亿。”
“许多人在笑我,这是在烧钱。但我们深知,要把车做好,要想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技术研发是科研自立自强的新长征,在这条长征路上,我们没有犹豫,一直把技术研发作为我们坚定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王传福说。
2008年,比亚迪成功研发第一代DM技术,采用双电机串并联结构,搭载F3DM上市销售。 2013年,比亚迪推出第二代DM技术,采用水冷电机与双离合变速器相集成(P3),匹配发动机组成混合动力总成,陆续搭载秦,宋、唐等车型销售。 并在后轴增加驱动电机 (P4),形成三擎四驱系统,实现了百公里加速5秒以内的惊人成绩。 2018年,比亚迪在第二代DM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开发了PSG辅助电机 (P0),使双模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平顺性全面提升,称之为第三代DM技术。 2021年,比亚迪重磅推出第四代混动技术DM-i,搭载秦PLUS、宋PLUS和唐等车型上市。
实际上,这个研发过程中,比亚迪也有很多难忘回忆。王传福回忆,2018年 比亚迪DM技术发展到第3代的时候,差点就停滞不前。当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插电混动类汽车的份额很小,技术本身还需要进一步地优化和突破,也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公司内部也有好多人提出要不要放弃这一发展路线,但王传福会议,他还是拍板“咬牙坚持下去,即使走错了我也认”,后来终于迎来技术系统的重大突破。
王传福介绍,2019年是比亚迪最艰难的一年,当时比亚迪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许多中国品牌都和比亚迪一样,也有不被认可,不被看好的经历。但是大家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坚信属于中国品牌的时代必将到来。
目标:比亚迪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
“今天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五百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企业,这是属于比亚迪的高光时刻,也是属于中国品牌的高光时刻。”王传福认为,过去中国汽车受益于全球化的浪潮,深度参与其中,实现了产销规模的领先,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已成为汽车强国。
今年上半年,中国先后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32.4%。“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我们估计到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增长到60%以上。在新能源汽车的变革浪潮中,中国品牌大有可为。”王传福称。
王传福还认为,去年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首次突破了50%,这是一次关键性的跨越。中国品牌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创造了过去十几年都无法实现的奇迹。“在新能源与中国品牌的驱崛起的双能驱动下,我们预计三年内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将提升到70%,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也就意味着20%份额的增加,400万辆市场的增量属于我们所有的中国品牌。”
王传福也对世界级汽车品牌的表达了期待:“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强国,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汽车产业不再被卡脖子,客观上我们有创造世界级品牌的基础和实力,而主观上我们也有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情感的需求。”
南方+记者 李荣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