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奋斗者的家园,也是出海人的港湾。
据深圳海关统计,2024年上半年,深圳市进出口2.2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创深圳市进出口历史同期新高,在同期内地外贸城市中排名首位,占全国、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0.4%、50.4%。
深圳外贸这张“名片”越擦越亮。多年来,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大疆、海能达等一大批优秀深企,扬帆出海,在全球市场摸爬滚打、攻城拔寨,成就了难得功绩和行业地位。
尤其是近年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深圳外贸“新三样”,收获越来越多的海外订单,以产业新动能引领中国外贸增长,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助力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变革。
日前,南方+记者采访了比亚迪出海相关人士,对比亚迪出海业务进行了梳理和解读。
比亚迪汽车港口等待上船出海。
比亚迪汽车港口等待上船出海。
现象:从产品出海到产线出海
得益于全球化发展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成熟,中国乘用车出口数量增速显著,代表性车企包括上汽、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和长安。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23年,以新能源汽车为引擎,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同年,比亚迪汽车作为中国品牌首次进入全球市场销量前十。这一年,比亚迪的新能源乘用车出海市场迎来爆发。比亚迪乘用车出海始于2021年,2023年出口销量超24.2万辆,同比增长337%。
202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293万辆,同比增长25.3%;同期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60.7万辆,同比增长28.8%,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车企,其中海外销量超20.3万辆,同比增长173.8%。
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遍及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除泰国外,比亚迪还在巴西、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设有乘用车生产基地。
据了解,比亚迪位居新加坡2024年上半年电动汽车销量榜首位。在泰国,BYD ATTO 3(元PLUS)销量位居6月电动汽车销量榜首位。在新西兰,比亚迪海豚位居6月电动汽车销量榜首位。在中东,比亚迪科威特首家旗舰店启幕,乘用车业务全面覆盖海湾六国市场。
比亚迪科威特首家旗舰店启幕。来源:比亚迪官方微信
比亚迪科威特首家旗舰店启幕。来源:比亚迪官方微信
近年来,比亚迪从产品到产线产能出海,也是一大亮点。
比亚迪在海外市场建立生产基地,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及周边市场需求,提升本地化供应能力,还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有效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助力推动比亚迪全球化进程。
比亚迪出海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在海外开设工厂,我们能够直接接触目标市场,深入了解当地需求,从而推出更符合当地消费者喜好的产品,提升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按需考虑整车和零部件的生产,旨在建立高效、灵活、可持续的生产体系,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这名负责人称。
过往:持续深耕打下坚实基础
在比亚迪出海战略中,纯电产品占据主导地位,优越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成为公司抢占海外市场的关键因素。
回顾历史,比亚迪出海,可以追溯到1998年,彼时,比亚迪顺应市场需求,在荷兰设立了首个海外分支机构,从而开启了全球布局。
初期,比亚迪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代工业务,如手机电池和零部件的生产,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
自2003年推出首款新能源汽车原型,到2010年,比亚迪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计划,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形成以新能源公交、大巴等产品为主导的商用车出海。2015年,BYDBattery-Box开始走向全球市场,获得全球客户的好评。
近年来,比亚迪电动大巴在印尼、乌兹别克斯坦、墨西哥、南非均签订新的协议,推动当地公共交通电动化转型。
尤其在今年5月,比亚迪在英国伦敦发布搭载新一代刀片电池大巴底盘的纯电动双层巴士BD11,标志着比亚迪商用车的海外拓展更进一步。目前,已有超过1800辆比亚迪电动巴士在英国道路上运行,总行驶里程超过1.27亿公里,相当于累计减少了13.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023年3月,有着世界储能行业“风向标”之称的德国权威调研机构EUPD Research再度将储能领域最高荣誉—“欧洲顶级储能品牌”奖章授予比亚迪。
近年来,比亚迪开始注重海外产线产能布局,或许可以从日系车中获取成功经验。以日系车代表丰田为例,丰田全球化战略经历了出口主导、对外投资和本土化三个阶段,其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制定相应政策。民生证券研报分析,参考日系发展之路,天时地利缺一不可,自主车企正可借助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从中国走向世界,从整车出口走向海外建厂,真正实现自主崛起。
未来:如何本地化扎根是关键
在出海过程中,比亚迪不仅海外建厂,还自建汽车运输船队将降低运输成本、并加强渠道布局,多方合作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本地销售网络的快速扩张,公司海外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比亚迪参加法国巴黎车展。来源:比亚迪官方微信
比亚迪参加法国巴黎车展。来源:比亚迪官方微信
同时,乘用车出海,会面临很多当地法律、政策或制度的要求,比如有一些国家地区环保要求涉及电池回收法规,比亚迪将如何做好“本地化”或“在地化”?
比亚迪相关人士认为,比亚迪在海外市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种种差异,包括市场环境差异、消费环境差异以及文化环境差异。基于此,比亚迪将不断深化与海外本土优质企业的合作关系,制定精准的市场和产品策略,致力于让比亚迪成为更受消费者青睐的品牌。
此外,对新能源乘用车的海外市场的服务网络,比亚迪将如何搭建?目前,比亚迪会与各地本地销售服务伙伴开展合作来实现落地,具体会对本地销售商有哪些要求和条件?
“我们会持续与海外各市场优质的合作伙伴加强协作,为当地客户和民众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体验,覆盖车辆的销售、售后维修和保养等服务。”比亚迪出海相关人士称,我们的合作伙伴具备良好的市场信誉和经营资质,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客户基础。“我们希望携手他们共同建立高效、专业、完善的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比亚迪与壳牌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提升比亚迪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用户的充电体验。
在欧洲,比亚迪与拥有230多家门店的经销商集团Hedin Mobility合作,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在荷兰与经销商集团Louwman合作,Louwman将在荷兰多个城市开设线下门店,为当地消费者提供销售及售后服务。
未来已来,比亚迪面对的海将更波澜壮阔。
南方+记者 李荣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