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乌克兰“开绿灯”,俄乌冲突上演最后疯狂?

南方评论 2024-11-22 13:02

文 | 丁戈隆东

新一轮俄乌冲突已经持续1000多天,最近局势进一步恶化,双方大有“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之势——

乌克兰使用美西方援助的远程导弹袭击俄罗斯本土,俄罗斯使用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多款导弹对乌克兰第聂伯市的关键基础设施和企业发动袭击。

01:43

普京证实:对乌实战测试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

(一)

俄乌局势再度升级,背后仍是美国拱火浇油。

△乌克兰基辅(资料图)

△乌克兰基辅(资料图)

近日,美国民主党政府准许乌克兰使用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等美制武器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这意味着,在多次拒绝乌方这一长期诉求后,还有两个月就要卸任的美国民主党政府在俄乌冲突政策上出现重大转变。

美国“开绿灯”,对乌克兰来说犹如打了一剂强心针,正如乌克兰外交部长安德烈·瑟比加18日在参加联合国安理会乌克兰问题高级别会议前所说,美国这一决定可以“改变游戏规则”,对乌方战场形势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乌克兰打得越远,战争结束越早”。

对此,俄方则发出强烈警告。

俄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18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如果乌方使用远程导弹攻击俄罗斯本土,将意味着美国及其附庸国直接参战,“也意味着冲突的本质和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反击将以眼还眼、绝不手软”。

(二)

果不其然——

11月19日,俄乌战事第1000天,乌军就使用了6枚美国制造的陆军战术导弹袭击了俄罗斯布良斯克州的军事设施,这是乌方首次使用这种武器。

紧接着,11月21日,乌军又使用英国制造的“风暴之影”导弹和美国制造的“海马斯”多管火箭炮袭击了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军事设施,这意味着英国紧跟美国对乌克兰“松绑”。

△资料图

△资料图

作为回应和反制,俄罗斯总统普京19日签署总统令,批准更新后的《俄罗斯联邦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

根据该文件,任何无核国家在有核国家参与或支持下对俄和(或)其盟国的侵略,都将被视为无核国家和有核国家对俄发起的联合攻击。也就是说,如果乌克兰使用西方的常规导弹攻击俄罗斯,那么根据新的核威慑政策,俄罗斯可以使用核武器进行回应。

与此同时,11月21日,俄武装力量对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一处生产导弹的工业区进行了打击。

正是在这样的相互刺激、相互攻击之下,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可能带来严重的战争蔓延风险。

(三)

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次由美国民主党政府主导的“蓄意升级”。

有军事分析师认为,美国“松绑”后,影响最直接的是库尔斯克州战局。乌克兰打算固守今年8月突入这个俄罗斯边境州后占领的突出部,待美国共和党政府明年1月上台后,把这片土地作为谈判筹码。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俄国防部称,俄军控制了顿涅茨克地区诺沃塞利迪夫卡定居点,并在多个方向击退乌军的进攻。视觉中国 图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俄国防部称,俄军控制了顿涅茨克地区诺沃塞利迪夫卡定居点,并在多个方向击退乌军的进攻。视觉中国 图

实际上,美国“松绑”之举作用有限,因为俄罗斯对此早有预见,并于今年早些时候将其大部分战机和其他装备后撤,超出了ATACMS的打击范围。

而且,俄方已显示出强大的拦截能力,而乌克兰能从美国获得的远程武器有限,同时也缺乏训练有素、随时待命的人员。这是美国及其欧洲盟友短期内很难解决的难题。

也是基于此,不少欧洲国家担心美国“松绑”之举导致局势进一步升级,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均已就此表达了反对意见。

(四)

美国民主党政府选择在任期仅剩两个月的时候对乌克兰“松绑”,也让舆论质疑这一政策的“寿命”。

美国共和党在本月5日举行的大选中不但夺回白宫,还夺回国会参议院的控制权,并保住众议院的多数席位,实现完全执政。部分共和党人对乌克兰不断要求美国投入大量军事和资金援助早有不满。

共和党上次执政时担任美国驻德国大使的理查德·格雷内尔在社交媒体X平台发帖批评现任民主党籍总统拜登“在离任前升级战事”

9月23日,乌克兰基辅一处展览上,展出的乌克兰阵亡军人资料。图/视觉中国

9月23日,乌克兰基辅一处展览上,展出的乌克兰阵亡军人资料。图/视觉中国

共和党方面甚至有声音指责美国军工复合体为了赚取数万亿美元利润,图谋在共和党上台前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根本不在乎人命。

当选总统特朗普也多次批评拜登政府对乌克兰军事援助规模过大,表示上任后将迅速促成俄乌冲突结束,但没说打算用何种办法。

不难看出,美国民主党政府主导的“蓄意升级”也就两个月的时间窗口,俄乌冲突有可能上演“最后的疯狂”

(五)

当前,俄乌冲突正处在关键时刻。

回顾俄乌冲突爆发与持续至今的1000多天,美国扮演了一个决定冲突走向的关键角色。未来能否早日停火止战、实现政治解决,在相当程度上也取决于美国的态度和表现。

当前要求和平的呼声高过叫嚣战争的鼓噪,推动团结合作的努力高过挑动对立对抗的图谋。

希望美方能够明白,刻意扩大危机、延长战争,借机打压其他国家,推进自身地缘战略,这种图谋不会得逞。

编辑 傅倩影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