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提升基层能力 增进群众健康服务获得感”有关情况。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171个县区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云浮市郁南县便是其中之一。
郁南地处粤北山区,看病就医难题在过去一直困扰着基层群众。如何破局?把基层医院做强,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显得迫在眉睫。
为此,郁南县以建设紧密型医共体为抓手,“一盘棋”整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补齐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短板,蹚出了一条符合郁南实际、独具特色的“4531+X”(明确四员功能定位、完善五大管理中心、提升三大服务能力、出台一套考核方案和加强药事管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
郁南县人民医院作为县医共体总医院,发挥“技术员”龙头作用。受访者供图
郁南县人民医院作为县医共体总医院,发挥“技术员”龙头作用。受访者供图
凝聚合力
破解群众“就医难”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是破解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的有力手段。国家卫健委提出,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要让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过去,百姓普遍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任,乡镇级医疗机构几乎无人光顾。条件好的都去广州看病,条件一般的就去梧州看病,患者不断外流。”郁南县医共体总医院、郁南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惠斌对当地建设医共体的必要性深有感触。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必须提高基层医疗能力,让老百姓信任基层,愿意留在“家门口”看病。自2019年纳入全国567个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以来,郁南县经过分阶段探索和实践,已经具备了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条件。
2023年5月,郁南县组建成立以县人民医院作为县医共体总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13所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郁南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23年8月,郁南县医共体被省卫健委评判为达到紧密型标准,并推动郁南县成功申报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单位。
“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其实就是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县带镇、以镇带村和县镇村一体发展,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郁南县副县长邱桂英说。
郁南县医共体总医院医师陈金桥在镇分院查房带教。受访者供图
郁南县医共体总医院医师陈金桥在镇分院查房带教。受访者供图
当前,郁南县按照“整合资源、精准定位、错位发展、特色专科”发展策略,探索总结了“明确四员功能定位、融合五大管理中心、提升三项服务能力、出台一套考核方案和加强药事管理”的“4531+X”服务模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郁南县卫生健康局、县级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分别履行“监督员”“技术员”“服务员”“信息员”的职责,共同推进医疗质量同质化、实现人员统筹管理、医共体运营增效降耗、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医防融合”建设能力、中医药服务能力,让更多群众就近享受更高效、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上下联动
健全分级诊疗体系
上午9时53分,郁南县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甘培洲在“郁南县医共体交流群”发了一张患者的心电图报告。几分钟后,郁南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杨明波立刻在群内回复:“快转过来吧!”
“心肌梗死救治黄金时间是发病120分钟内,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超过时间越长,心肌细胞坏死越多,预后越不佳。”杨明波说,医共体联动能够及时为危重症患者提供转诊服务,大幅缩短了救治时间。
作为县医共体总医院,郁南县人民医院发挥着“技术员”龙头作用,最重要的角色功能是“托底”。一方面是医疗水平的“托底”,当下级医院将患者转过来时,面对常见疾病及手术,牵头医院要能接收得住,做好分级诊疗环节的最后一环。
“总医院设置双向转诊管理中心,畅通县级医院平转及基层分院的双向转诊渠道,优化转诊服务流程,对医共体内上转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黄惠斌说。
除了急危重病的救治,慢病的防治也十分关键。在这个环节,村卫生站便充当“信息员”的作用。“农村留守老人多,慢性病群体大,我会定期为村民测血糖血压,对村民的健康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郁南县大迳村卫生站医生郑仁才说。
当面对一些疑难、情况复杂的病症时,牵头医院转变成了上下贯通的角色,不再是诊治环节的最后一环。
“比如我院骨科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医院)、云浮市人民医院对口技术协助帮扶科室之一,广东省骨科医院长期派遣副高或博士以上骨科专家长驻骨科协助开展骨科技术帮扶工作。”黄惠斌举例道,此时,牵头医院只是中间的一个节点,这样可以更好实现优质资源下沉,让病人不需要跑太远就能获得较好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郁南县人民医院还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为项目创新搭建科研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加入,引进高级职称3人、聘请三甲医院退休专家8人、南医三院组团帮扶专家5人,专科力量进一步充实。同时,深入开展医疗技术研究,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资源共享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带来了怎样的成效?
数据显示,2023年郁南县域住院率为88.2%,在全省57个县(市)排名12,较2022年提升2个位次。
“县域住院率的提升意味着更多患者选择在县域内接受治疗,这反映了郁南县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也体现了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诊疗救治水平的双提升。”邱桂英如此解读这组数据的“含金量”。
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之所以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得益于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
郁南县人民医院设置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选派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下沉到13间乡镇分院,带领乡镇分院医生进行联合查房、业务诊疗和技术指导,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增强基层分院的服务能力。
设立影像、心电诊断中心,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通过制定统一的检查检验标准和操作规范,推进同质化管理,确保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之间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减少重复检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设立慢病管理中心及双向转诊管理办公室,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进行随访管理,实现健康数据的动态监测和个性化健康指导。同时,在县级医院及分院设立连续医疗服务专员,负责对接上转患者的入院和下转患者的跟踪与随访。
建立医疗设备共享平台,将医共体总医院医疗设备向各镇分院开放,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将6辆救护车分别调拨到宋桂镇分院、东坝镇分院、历洞镇分院、南江口镇分院、宝珠镇分院、平台镇分院,切实解决基层分院应急救治设备紧缺问题,提升应急救治能力,同时进一步推进双向转诊工作。
“下一步,郁南县将以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优化‘4531+X’医共体建设新模式,深入开展县域医共体分片区组团式帮扶,建立完善县域医共体各中心运行机制,构建起医共体‘总院+分院’‘专科+全科’的县域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建立更加紧密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高质量发展。”邱桂英说。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王谢思齐
通讯员 郁轩 邓朝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