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怒了!小红书取消大小周vs小米日均工作11.5小时,都在加剧无偿加班...

广东最生活 2025-04-25 14:50

昨日的热搜可谓是“大厂风云”啊!

先有小红书即将取消“大小周”制度,并于五一假期后执行。

后有小米被曝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甚至平均12小时仍被约谈,有人被要求写说明反思!

这两个话题立刻登上微博热搜,并引起网友广泛讨论。

大小周改双休

但总薪资会下降?

此前,快手、字节跳动、得物等多家互联网公司已先后宣布取消“大小周”制度。

有不少网友觉得震惊的点是:小红书这么个大厂,居然还没实施双休。

然而在大厂眼里,实行双休可能真不是为了打工人着想。

有知情人士称,取消“大小周”后会影响收入,“逻辑上会降低15%还是20%。因为一个月两个小周是双倍工资,等于多拿了4天工资”。

支持方表示,“休双休日本来就是每个劳动者应有的权利”“早就应该执行的事”;

反对方则表示,“大小周有双倍工资拿”“取消了大小周,对于员工来说,工作量依旧那么多;另一个,加班费没了”。

此次取消大小周,大家所期待的是,大厂摒弃“大小周”工作模式,能带动整个行业。

更何况,取消“大小周”,也符合“反内卷”的题中应有之义。此前互联网企业之所以在加班上不断加码,重要原因就是高强度的市场竞争。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形成共识:应该避免无效加班,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上。

但取消“大小周”也面临一个问题:会不会导致加班隐形化,进而影响员工的收入?

因为即便不强制周末上班,但在工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加班仍有可能无法避免。

而近年来一些大厂已经将“大小周”改成了加班申请制,这个申请制就大有“门道”。如果“申请未通过”,但工作又完不成,那么就有可能使得加班隐形化,加班补贴也有可能落空。

小米员工日均工时超11小时

不够还要被约谈?

同时,还有脉脉用户发帖称,小米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其中低于8小时需要提交说明,工时排名靠后的要被约谈,甚至劝退。

多位小米员工证实了这一情况。小米手机部门一员工表示,不同组情况不一样,日均工时要求低的组是10.5小时;有的组甚至要求日均14、15个小时,他们部门要求12.5小时,“但领导都是口头要求,不会留下痕迹。”

小米上海一员工说道,他们部门确实要求平均11.5小时,就是9点上班、8点半下班。“我之前平均工时达到了12小时,还是因为排名靠后,被领导约谈了,”另一小米江苏员工表示。

此外,请假也会影响日均工时,一个月只要请假一天,日均工时就不满8小时,需要额外加班去补回来。

工作时间不达标带来的影响是直接的。一位小米员工之前因工作时长低于10.5小时,被要求写说明——反思解释为什么平均工时不够。

小米一北京员工称,如果工时排名靠后,会被领导约谈警告,不改就可能影响绩效考评。

小米一外包员工提到,他们部门要求必须待满11个小时。而且不是平均,是今天不够11小时,明天就会被约谈。“如果经常不满11小时,外包员工随时可能被开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特别是在劳动节来临前,这则热搜被曝的就特别讽刺。

其实最最觉得,这样逼迫员工加班的做法已经有点畸形了。有人愿意加班拿补贴,也会有人希望有更多休息时间,企业应该做的是保障加班员工的权益,让他们觉得收获和努力是成正比的,而非一棒子逼迫所有人都要加班,只会让更多人怨声载道,用更多“无效加班”作无声抗衡。

加班隐形化成大厂风气?

赚钱和休息你会选哪个?

其实大小周以及超长的工时已经成为大厂默认的“潜规则”了。

会有人认为:大厂就是号称很内卷,不能干就别进去干了,让能接受加班文化的人去干呗。

最最认为,进入大厂了之后依然是劳动者的身份,依然适用劳动法。然而现在的打工人都把自己当“牛马”,嘴上说着“这是违反劳动法的!”然而身体还是很诚实的继续干。

为了生活,有什么办法?“大环境不好,有份工作不容易啊...”所以,这当然不是劳动者的问题,而是公司的制度和宣传的文化有问题!

如果公司觉得工作效率提不上去,为什么不是通过扩大职位进行人才招聘或者去思考优化工作方法去效率提升方法,而是要通过压榨打工人来提升工作效率呢?

在领导的激励话术“PUA”和各种软性福利下,不少打工人已经给自己洗脑,觉得大小周/超工时加班已经成为应该的了。

一位曾在大厂任职的资深 HR 分析:“营养丰富的三餐,下午茶、零食不限量供应,基础娱乐设施配套齐全,10 点后下班还报销打车费,单身年轻人在这样的职场环境只要安心加班挣钱就行了,换做其他公司这些破事儿谁给你兜啊?说句不好听的,一群进不来大厂、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人为目标清晰的大厂年轻人操心。”

然而大厂作为行业的标杆,成为了行业各种公司的参考对象。然而其他公司看不见大厂的福利,只看到了大厂的加班文化。

因此公司将加班与奋斗画上了等号——可很多企业的毛病在于,给不起加班费却试图通过“上价值、盯考勤”的强制手段胁迫员工加班,这类企业你和它谈工资,它和你谈加班;你和它谈加班,它开始跟你谈效率。

而且最离谱的事,尽管你接受了大厂的加班文化洗脑,兢兢业业地创造效益,然而一到35岁,大厂为了吸纳更多“新脑子”,觉得年轻人更能提高效率,就把老人给优化掉。

当你因为帮公司内卷加班而导致自己一身病的时候,在人到中年晋升不了就只有被优化的时候,回顾人生,家庭关系可能会因为经常加班而缺乏陪伴家人导致不和睦,自己的身体更是在最好的年华还没享受青春被拖垮了,工作上却因为大厂的标杆作用,其他行业内的企业也跟着不收35岁的员工,一身的行业经验无处发挥了,想跨行也不知道该干什么。

这个时候你是否会觉得自己的为了企业发展而努力加班都成了笑话?

甚至从社会层面来看,当大量时间被无意义的加班消耗,社会运转的效率也因此降低,甚至成为制约消费的一大阻碍,造成了劳动者“有钱无闲”的消费困境。

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员工、企业和社会都动起来。

第一,员工得敢于维护自己的权利。工时不合理,违法加班,可以联合起来,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特别是网络时代,各种社交平台都能发声被看见,聚沙成塔,舆论压力能逼企业改。

第二,企业得有良心。利润重要,员工的健康更重要。合理的工时、透明的政策、公平的考核,这才是长久之道。

第三,社会得有点担当。各大媒体也要做正面引导和跟踪报道,引导社会风气正向发展。

你觉得加班和休息之间

应该怎么选择呢?

欢迎评论区讨论一下


编辑:Selex

图文来源:第一财经、虎嗅APP、澎湃新闻、劳动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东最生活出品,转载请联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