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特别强调,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从去年党中央部署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紧盯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动态更新完善政策工具箱。此次出台的若干举措,是科学研判当前形势特征,果断决策部署、因时因势而为的又一重大部署。
山东大学教授常东风认为,当前,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面对美国加征对等关税等外部挑战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压力,也蕴含机遇。在此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围绕"稳就业、稳外贸、促消费、扩投资、优环境"五大关键领域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举措既着眼当前稳增长需要,又兼顾长远发展大局,体现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市场主体应对挑战提供有力支撑。
常东风认为,若干举措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经济痛点精准施策;二是注重政策协同,形成系统合力;三是强调可操作性,确保政策能落地、见实效。在就业领域,政策创新性推动"以工代赈"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定向技能培训,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外贸政策实现从普惠性向精准化升级,提出“一业一策、一企一策”,针对重点企业定制化政策,推动服务贸易“出海”,扩展外贸新增长点。明确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引导外资利润留存中国并投向先进制造业。消费刺激政策聚焦"银发经济"和汽车消费两大增长极,推动养老护理服务市场化,释放银发消费潜力。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培育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消费与产业升级联动,提升汽车流通消费数字化水平。投资政策实现战略转型,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消费基建与民间资本激活。投资方向从传统基建转向消费基础设施,直接服务内需市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环境营造方面,通过资本市场制度优化和房地产金融稳定"双轮驱动",切实降低系统性风险,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制度优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更强调“直达性”,持续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增强长期信心。这些政策组合拳通过提升新质生产力、培育外贸新动能、优化经济结构等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若干措施的出台将会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原因如下:其一,统一了全国上下的思想认识,凝聚"全国一盘棋"的发展合力,形成政策落实的最大公约数;其二,明确了当前经济工作的思路和重点,有效提升了改革发展的政策效能和执行精准度。各地应根据决策部署,制定因地制宜的方针政策,助力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
他表示,目前,尽管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我国经济仍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成就显著:创新方面,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产业已具备全球竞争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协调方面,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力度加大,区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在绿色发展方面,"双碳"战略扎实推进,绿色产业蓬勃发展。这些新动能为我们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我们还有丰富的政策储备和充分的政策空间,不管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我们将锚定发展目标,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对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充满信心。
(大众新闻记者 王瑛琪)
相关报道:
专家解读|稳就业措施细、准、稳,体现国家政策准备充足
专家解读|货币政策工具箱持续上新,精准发力稳经济
专家解读|给外贸企业“量体裁衣”,知道企业需要什么
专家解读|系列稳外贸举措具有强针对性和精准性,增强企业应对信心
专家解读|稳就业:夯实“最基本的民生”
专家解读|科学把握“时”与“势”,做好稳就业稳经济文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