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日美国开启所谓“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全球贸易格局面临重大挑战。东莞辖区上市企业迅速行动,通过增持回购、积极发声和亮出业绩等方式,展现了强大的应对能力和市场信心。未来,市场将如何发展?东莞的上市企业该如何抵御风险?为此,南方日报采访了中国银河证券执委会委员、业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刘冰。
南方+:最近市场波动较大,东莞很多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增持回购计划,贵单位是如何看待此现象的?
刘冰:近期A股上市公司集中发布股票增持与回购计划,是资本市场在波动环境下释放的积极信号,政策支持与市场信心共振推动资金涌入,体现了企业对自身长期发展前景的信心及维护市场稳定的责任感。从政策层面看,这与近年来大力倡导的“稳市场、稳预期”导向密切相关。企业通过回购增持,既能够优化资本结构、提升长期价值,也有助于向市场传递价值低估信号,增强投资者信心,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推动上市公司积极运用回购、股东增持等工具进行市值管理。自2024年10月18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工具正式设立至今,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积极响应。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4月16日,470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披露496单回购增持贷款,贷款金额上限合计969.78亿元,接近首期3000亿元规模的三分之一。政策工具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为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也显著增强了投资者对中长期价值的信心锚定。
南方+:贵单位如何看待政府支撑上市企业发展?有哪些建议?
刘冰:政府对上市企业的支持是稳经济、促创新的重要举措,东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通过投融资便利化、产业链协同等政策,有效助力企业抵御风险、转型升级。特别是近期中央及地方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进一步明确了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导向,例如减轻税费负担、优化融资环境、扩大市场准入、完善政策执行等,这将为东莞中小型上市企业注入更多发展动能。
针对资本市场专项政策工具,建议从以下方面深化支持:
一是强化民营企业融资支持:用好用足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股权融资“绿色通道”等政策,鼓励优质企业发行科创债、REITs等创新产品。
二是完善企业服务机制:落实《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要求,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投资价值提升,通过地方政府牵头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并购重组、市值管理等一站式服务支持。
三是加强政策协同性:将地方产业政策(如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规划)与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结合,推动更多符合国家战略的企业通过IPO、定增等实现产融互动。
南方+:随着回购增持热潮的掀起,贵单位是如何看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的?
刘冰:当前回购增持热潮反映了各市场主体对“价值修复”的共识。从短期看,上市公司真金白银的投入有助于稳定股价、改善市场流动性;从中长期看,这一趋势将推动资本市场形成更加理性的估值体系,助力上市公司实现资本结构优化和长期价值提升。
一方面,优质企业通过回购增持强化股东回报,能够吸引社保、险资等长期资金加大配置,形成“优质资产—资金流入—价值提升”的正向循环;另一方面,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深化,市场分化可能加剧,具备技术壁垒、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将通过回购增持进一步凸显优势,而跟风炒作或基本面薄弱的企业将加速出清。
南方+:东莞的上市企业多数是中小盘股,对于抵御市场风险有哪些建议?
刘冰:东莞上市企业该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针对中小盘股抗风险能力特点,建议从以下维度协同发力:
一是政策与市场层面:地方政府可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产业融资母子基金群,投向市重点、战略企业;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与沪深北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联动,拓宽企业再融资渠道。
二是企业层面:聚焦主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升级与数字化转型提升盈利韧性;优化股权结构,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强资源整合能力。
南方+记者 叶永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