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加班
业绩压力
人际矛盾
……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
作为职场人士的我们
如同齿轮般推动着社会运转
然而
在光鲜亮丽的成就背后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悄然蔓延
我们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
是第23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主题是“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
这份“打工人”心理健康守护指南
助你科学减压、预防风险
↓↓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认识自身能力、应对日常生活压力,可以卓有成效地工作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幸福状态。职业人群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职业倦怠、职业紧张、歧视、抑郁、焦虑、骚扰等,会导致职业人群睡眠障碍、心脑血管疾患,甚至出现过劳死、自杀等严重情况。
据中国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超过20%职场人士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职业倦怠等。
究竟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首先是工作压力, 如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严苛的绩效考核、模糊的职业发展路径,都让职场人士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次,职场环境也是重要因素 ,如不良的职场文化、复杂的人际关系、职场霸凌,都会对职场人士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个人因素也至关重要,如性格特质、应对压力的能力、社会支持系统等个人因素,也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职业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乎个人幸福,更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对个人而言,问题出现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引发身体疾病,严重损害我们自身的生活质量。
对企事业单位,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缺勤率上升、工作效率下降、企业形象受损,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社会层面来看,职业心理健康问题会加剧社会矛盾,增加社会负担,阻碍社会和谐发展。
面对日益严峻的
职业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心理健康不是“矫情”,而是职业安全的关键所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我们需要拥有以下职场心理健康六大核心要素:
压力管理:适度的压力是有益的,然而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
抗挫能力:如同弹簧一般,学会在逆境中找到反弹的力量。
意志力:拥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行动力,即使面对困难也能迎刃而解。
情绪调节:及时察觉并管理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保护伞”。
职业定位:明确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有效减少职业迷茫感。
工作压力过大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甚至职业倦怠,适当、积极的应对方法有助于我们维持心理健康稳定。
1. 焦虑情绪
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5分钟。
“焦虑时间”管理:每天固定15分钟处理焦虑,其他时间专注当下。
肌肉放松训练:从手到脚逐步紧绷再放松肌肉。
2. 抑郁情绪
倾诉与表达:找亲友聊天、写日记或绘画。
行为激活:制定每日活动计划,从简单任务开始(如散步、阅读)。
3. 睡眠障碍
固定作息:每天同一时间上床/起床,避免补觉超30分钟。
刺激控制法:床只用于睡觉,睡不着就起身做放松活动。
4. 职业倦怠
时间管理:分解任务,优先完成重要事项。
办公环境优化:摆放绿植、家人照片,营造温馨氛围。
注意:若是出现长期失眠、不明原因头痛、丧失兴趣、过度自我否定、回避社交、工作效率断崖式下降等情况,警惕心理健康问题,有需要请及时寻求帮助!
温馨提醒
当你感到迷茫、无助时
请勇敢地寻求帮助
专业的心理咨询、温暖的亲友陪伴
都是你坚强的后盾
记住,你并不孤单
您也可以拨打12356
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
为你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编辑:方洪秀 | 责编:赵莹
审校发布:王剑莉
来源: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江山疾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