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进位百强县,入选千强镇 !“两新一电”产业产值增速均超两位数!

四会发布 2025-02-20 14:32

2024年,四会获评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国信“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成为全省唯一双上榜的县(市);蝉联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市化质量百强县市;大沙镇连续8届、龙甫镇连续2届、下茆镇首次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四会在“争先百强榜、建设千亿县、当好省典型”的突破之年,成效显著。

做强增量

企业图强展现发展韧性

规上工业企业增至341家,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至31家,

推动四会互感器厂

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大正铝业和四会互感器厂

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四会市2024年制造业不断向前发展。

肇庆金田铜业是四会市制造业企业代表之一。2024年,该公司产值突破200亿元,带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肇庆金田铜业负责人励峰介绍,去年的增长主要来自新产品、新市场的增量。肇庆金田铜业的车间里,摆放着不同形态的铜线,每一款产品都隐藏着一个中国制造不断进步的故事。如电磁扁线,可经受800伏超高压的冲击。直径从0.1毫米至0.012毫米不等的铜线,则应用于电池的正负极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直接关系着电车的性能,合作商包括宁德时代、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知名品牌。

▲二期项目将聚焦新能源、半导体、光伏、新型储能等肇庆重点产业配套布局

当前,

金田铜业二期工程正忙碌施工,

将建成年产7万吨精密铜合金棒材项目、

年产5万吨铜带分条

与年产8万吨精密铜排等项目。

同时,

预留部分场地作为铜产品深加工项目贮备,

预计2026年起陆续投产。

在企业和政府多方努力下,

2024年,四会(不含大旺街道)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7.94亿元左右。

其中,

“两新一电”等主导产业提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产业产值102.72亿元、增长12.13%,

新型储能产业产值70.33亿元、增长14.34%,

电子信息产业产值52.57亿元、增长10.19%。

扩大容量

项目落地彰显发展活力

“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激烈,现在就是要拼政府服务、拼区位条件、拼产业集聚的优势。”四会市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董喆告诉记者,2024年,四会市聚焦产业有序转移,瞄准主导产业靶向招商,千方百计推动项目落地投产。

2024年,四会市成功引进广东建工建筑科技等制造业项目81个,计划投资额达到140.43亿元;推动广东新联先进装备等一批计划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实现制造业项目开工31个、竣工32个、投产25个,完成实际投资106.04亿元。

不断推进的企业落地与增资扩产,

不仅壮大四会市产业规模,

也提升产业链条的完备性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

四会市积极为产业园区扩产增效。

2024年,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大沙、富溪片区)完成征地3086.34亩,平均不到4天引进1个项目。

精细化化工园

四大园区扩容提质步伐稳健,全年收储园区用地908亩,合计招引项目39个,计划投资额99.5亿元,四大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46.06亿元、增长9.2%;完成工业投资36.1亿元、增长96.4%。

创新驱动

向“质”而“新”点燃发展动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发生,

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彰显。

过去一年,

四会市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会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总数达到20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40个。四会市创新主体也持续涌现,其中亚太新材料成为四会首家“国家标准创新型企业”。宏昊化工与广州大学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宏昊化工

此外,四会市还积极推进创新协作,设立四会(增城)科创孵化中心、“百千万工程”县域创新基地等平台,14个项目获省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立项;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主导制定行业标准1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67件;科技金融深化对接,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的稳步增长。

抓机遇谋发展

释放政策效能实现新突破

2025年,

中央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叠加省、肇庆加力提速

实施“百千万工程”等系列举措,

为四会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四会市将以更大力度更深层次参与大湾区建设,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细化完善参与大湾区建设体制机制,科学谋划系列重大项目,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

同时,四会市将更加注重资金项目招引和造血资源培育,优化落地2025年帮扶项目。以更大担当在肇庆市推进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中做出四会贡献,深化融入东部城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空间新格局,以更多实招在国家新政策和省市重点工作中争取更多利好,用好“两新”“两重”、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等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优存量扩增量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会市将奋力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链。强化“两新一电”新兴产业引领,加快塑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深度参与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行动,围绕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育专精特新配套企业;发挥电子信息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及零部件制造产业。

同时,四会市将强化新材料产业支撑作用,聚焦电子化学品、电池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化工新材料持续壮大产业集群;前瞻发展银发经济产业;聚焦未来产业布局,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加快项目谋划落地。四会市还将大力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等。

提效率优服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四会市将进一步加强企业用能跟踪服务,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坚持市场化方向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任务;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投向;完善国资国企监管机制等。同时,四会市还将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坚定不移抓好基本民生供给;持之以恒改善教育医疗质量。

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富溪片区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四会市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四会市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亮点看发展

四会获评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国信“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为全省唯 一双上榜的县 (市)。大沙镇连续8届、龙甫镇连续2届、下茆镇首次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规上工业企业增至34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至31家。

“两新一电”等主导产业提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102.72亿元、增长12.13%,新型储能产业产值70.33亿元、增长14.34%,电子信息产业产值52.57亿元、增长10.19%。

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大沙、富溪片区)完成征地3086.34亩,平均不到4天引进1个项目。

四会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 总数达到20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40个。

四会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丨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考考 通讯员 林依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