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奶茶里到底有什么?十大奶茶品牌健康透明度PK|3·15曝光

作者 周中雨;李劼 2025-03-15 12:15

过夜切片、过期小料……蜜雪冰城和沪上阿姨近期又摊上事了。

食品安全与健康是新茶饮行业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对新茶饮的关注和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安全还要健康。

内卷常态化的新茶饮行业开始卷营养、卷成分,品牌纷纷推出“0计划”“真宣言”,强调成分真材实料、没有“科技”味。

面对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健康”标签,消费者心中不免疑惑,当红的潮流奶茶品牌中,哪个最真?到底哪一种说法更值得信赖?如何评判一杯奶茶的健康“浓度”?一口奶茶下去到底喝了些什么?

茶颜悦色躺平、蜜雪冰城耿直

南方+记者以专业研究机构红餐智库发布的“2024年度茶饮十大品牌”榜单之中的十个品牌为调查对象,以点单小程序上的公开信息为基础,以是否公开原料、工艺、添加剂、致敏源、卡路里和GI值、咖啡因为考察指标,展开不完全统计和调查。结果发现,虽然“0计划”“真宣言”满天飞,但真正敢完全亮出底牌的品牌仍是少数。

从点单小程序公开信息来看,十大品牌中,喜茶摊牌,配方揭秘,透明度相对较高,点单小程序里的所有产品基本都标识了原料、制作工艺、添加剂和致敏源,部分标识了卡路里、GI值和咖啡因。

有意思的是,蜜雪冰城的奶茶系列全坦白用的是“奶茶粉”,也就是“科技奶”,可谓耿直boy。

具体分指标来看,十大品牌基本都对原料有所披露,但是部分品牌对成分标注似乎有些形式大于内涵。比如茶颜悦色一款“好巧哦”,产品描述为一杯液体巧克力饼干,像熔岩巧克力蛋糕的第一口……描述确实诱人,但是杯中原料无从得知。

古茗一款“茉香芋泥奶绿”,原料一栏写为:芋泥×茉莉奶绿×青青小丸子。“什么是茉莉奶绿,什么是青青小丸子”,一位消费者表示,“若没专业知识比较难弄明白。”

相比茶颜悦色,古茗在成分公开透明方面是佛系、躺平,喜茶、沪上阿姨等在这方面做得工作相对更多。比如喜茶一款“龙井·芝士糯糯”除了显示原料有芝芝云顶,芝士糯糯等,还对原料制法工艺进行展示。

多数品牌表述讳莫如深

虽然都在公开原料,但是不同品牌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奈雪的茶对茶的介绍比较突出,因为加小料很多被戏称为“八宝粥”的书亦烧仙草则注重公开奶茶里有何小料。

添加剂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成份,也是奶茶品牌比较讳莫如深的成份。受关注的添加剂有植脂末、奶精、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香精、果葡糖浆等。

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沪上阿姨部分产品对添加剂进行了标识。比如霸王茶姬在冰勃朗争议后,大方“认领”这个成分,其多款产品都显示加了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但多数品牌未对奶基底或者原料中含有的添加剂进行标识。

在“国家喊大家减肥”的趋势下,卡路里、GI值等指标也越来越受消费者关注。在卡路里、GI值、咖啡因等指标方面,喜茶、霸王茶姬等透明度比较领先,甚至还细心标注一杯的卡路里相当于多少个水果,让消费者有更清晰认知。

“在成分透明度、产品健康化方面,只有少数头部品牌相对做得比较到位”,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目前新茶饮行业仍存在配方公开的形式、公开程度不一,并且缺乏明确的标识规范,这让消费者在识别和挑选更健康的茶饮产品时感到迷茫。”

原料够真才是关键

健康化是近两三年间茶饮行业的一个趋势,喜茶、奈雪、霸王茶姬等茶饮头部品牌竞相“曝光自己真面目”,掀起以原材料为中心的“健康”比拼。

升级基底奶以示产品健康成为品牌们的标准动作。喜茶、古茗、奈雪的茶、沪上阿姨、益禾堂等都先后上架了鲜奶茶、轻乳茶类产品,打开小程序,会发现“清爽茗奶茶”“原叶鲜乳茶”“轻乳茶”“轻牛乳”等等各种新品名。

据红餐产业研究院统计,在2024年加入了奶基底的现制饮品新品中,生乳及乳制品的使用最为广泛,数量占比达到了75.6%,大多数现制饮品品牌都有所应用;植物基底乳也正在崛起,新品应用数量占比达到了23.9%。

餐企老板内参分析师表示,通常新茶饮比拼原料健康的招数可以分3类。首先一类是“说我没什么”,比如“低糖”“低脂”这样的“低”系列,以及更加极致的“0糖”“0脂”“0”系列,和大众认知中不健康的食材如植脂末割席。其次一类是“说我有什么”,但这个“有”不同于说出食材名字的有,它是一种说出元素形态的有。

还有一类是“说我是什么”,比如公布原材料产地,说明优质产区的水果;比如公布一杯奶茶的卡路里,像霸王茶姬,直接做了一个卡路里计算器,公布每款产品在不同细分选项下精准的卡路里数据。以上3招,品牌们或是单个使用,或是排列组合,搭配不同主题掀起一阵健康风暴。

不过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兼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邓宇虹看来,别看名字各有新意、宣传五花八门,化繁为简来看,原料是否够真才是关键。“有没有用真牛奶、真水果、真茶、真糖”,邓宇虹谈到,从营养角度出发,原料的天然程度决定了一杯奶茶的健康“浓度”。同时,在饮用时也不能抛开剂量来谈,长期来看,喝甜饮料肯定会增加健康风险。

南方+记者 周中雨 李劼

制图:叶子 李劼

海报设计:吴颖岚

统筹:姚翀 程鹏 马华 谭唯

编辑 马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