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在龙岗:城中村蝶变宜居社区,老园区焕发产业新机

作者 陈静文 2025-03-13 21:56

春日的龙岗,生机涌动。

漫步南湾街道沙塘布社区,眼前是整洁宽敞的马路,两旁绿化清新宜人;巷道内,交通井然有序,停车位经过合理规划,既满足了居民日常需求,也提升了出行质量。不远处,党群服务中心格外醒目,中心内设施升级后,居民的文化活动与邻里互动更加频繁。往西走,可见中交科技城园区,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科技感满满。

沙塘布路提升后

沙塘布路提升后

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龙岗的全面推进,多个区域焕发出了新活力。沙塘布社区与中交科技城的蝶变,正是这一工程的鲜活注脚。

沙塘布社区,从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经过深度改造,转型为宜居、宜业的现代社区;中交科技城则从一个依赖传统“三来一补”加工模式的老旧园区,华丽转身为一个现代化、创新驱动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让老社区焕发新温度,让旧园区攀上新高度,龙岗正以打造“有意思、有商机、有得住、有品质”的现代化城区典范为目标,破浪前行。

共联共建

从“治理洼地”到“民生七优”

沙塘布社区作为深圳典型的城中村社区之一,曾是龙岗基层治理的“痛点”:历史遗留问题多、集体经济薄弱、居民诉求复杂。社区面积约0.35平方公里,聚集了超过一万名居民。这里既有花园小区,也有密集的城中村楼宇,还有学校、园区等多种形态的场所约200家。

2024年初,在龙岗区“百千万工程”专班的指导下,由南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牵头,沙塘布社区启动了“百千万工程”活力城村综合整治提升项目,旨在打造以“宜居”为核心的创建“民生七优”幸福标杆社区。

而资金筹措则是城中村改造面临的关键难题。

对此,沙塘布社区探索形成了“五个一点”特色资金模式——政府财政拨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爱心企业献一点、城市管家投一点、居民群众捐一点,有效凝聚各方力量投入社区建设。

龙岗区城中村最大的立体停车库建设中

龙岗区城中村最大的立体停车库建设中

新换届的股份合作公司带头出资3500万元,启动立体停车库建设,吹响了社区品质提升的“冲锋号”。随后,街道15个单位和辖区内企业纷纷跟进,总资金达到4450万元。同时,社区积极与市区职能部门对接,获得市少儿图书馆、区文体局、区卫健局等单位资金支持,新建了“糖心书房”、社区文化广场和托幼中心,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升级。

2024年12月31日,沙塘布社区全新的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用,面积达到原有的四倍。当天,服务中心内的各个功能区域焕然一新,居民们纷纷前来参观,体验这个功能齐全、服务温馨的“家门口”服务阵地。

如今的沙塘布,“面子”与“里子”都提升了——铺就沥青巷道,让坑洼变坦途;制定邻里公约,促和谐筑文明;绘就沙湾碧道,引绿意浸河岸;点亮夜市经济,聚人间烟火气。

产业升级

从“三来一补”到“智慧园区”

与沙塘布社区的转型类似,中交科技城经历了从一个老旧园区到现代化产业园区的蜕变。

中交科技城入口改造前

中交科技城入口改造前

位于南湾街道的中交科技城,原为百门前工业区,以“三来一补”加工企业为主。随着时代变迁,这种模式逐渐暴露出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2020年,园区启动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和升级改造。

改造后的中交科技城入口

改造后的中交科技城入口

经过三年的努力,中交科技城完成了全面的外立面改造、道路景观整治,并引入智能制造、文化创意、商贸服务等产业。通过这些改造,园区不仅提升了产业层次和创新能力,也在改造后的2024年迎来了入住率达到90%的好成绩。

此外,中交科技城还注重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建立了包含研发办公、孵化器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园区服务站,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的便捷服务。这些创新举措帮助园区吸引了更多高新技术企业。

中交科技城中轴街区

中交科技城中轴街区

中交科技城通过“政府引导、社会主导”的运营模式,推动了园区的自主创新与资源整合。园区内的“智慧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提供包括产品展示、订单发布、物业报修等“一键式”服务,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便捷性和服务质量。同时,园区还着力打造符合企业需求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从研发办公、孵化器到产品展示的一站式硬件和软服务支持,为入驻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支持和创业资源。

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商户约20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专精特新企业6家。

沙塘布社区与中交科技城的蝶变,是龙岗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缩影。在城中村改造中,龙岗坚持以“宜居、宜业、宜游”为导向,推动硬件升级与治理创新相结合;在老旧园区转型中,龙岗则通过“空间重构+科技赋能”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土地价值。

如今,龙岗区按照“一村一策”总体思路,已开展10个“活力城村”示范项目和14个综合类老旧小区升级改造。一砖一瓦的更新,让旧空间长出“新细胞”,正是“百千万工程”最动人的底色。

撰文:陈静文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杨溢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