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第二届“东盟青年作家中国行”走进广东佛山

作者 戴雪晴 2025-05-27 14:06

5月26日,第二届“东盟青年作家中国行”的40多位作家从广西钦州抵达广东佛山,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探寻之旅。

本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对外联络部、广西作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国作家协会东盟文学交流中心、钦州市文联、广西海丝文化交流基金会、佛山市文联、东莞市文联承办。来自9个东盟国家和中国北京、上海、青海、吉林、广东、广西等地的46位作家、诗人、翻译家参加活动。

当天下午,作家们步行前往祖庙博物馆参观。“来到这里就像回到家里一样。”走在路上,看到临街商铺摆卖的粽子,越南作家曾原健感慨道,他的祖籍在广东清远,现在家人还保持着在广东时的生活习惯,比如吃粽子、看舞狮等等。到现在他还能说一口地道的粤语。

“我在这里看到了中国人的微笑和这个国家的繁荣。”柬埔寨作家协会主席、诗人布隆布拉尼表示,连日的观察让他产生了写作的灵感,希望作家们可以用笔写出不一样的诗篇。

佛山行程首站为祖庙博物馆。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被誉为三大岭南古建筑瑰宝之一,长久以来素有“一座祖庙,半部佛山史”之说。祖庙内涵丰富,集中展现了丰富的建筑单体形制、建筑构件样式和建筑装饰技艺,如“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两塑”(灰塑、陶塑)装饰,堪称岭南建筑艺术之精华。魅力独具的岭南建筑叠加栩栩如生的雕刻,让作家们深感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祖庙博物馆内的黄飞鸿纪念馆每日举行数场醒狮表演。时间一到,“雄狮少年”踏着鼓点登上舞台,凭借快速旋转、登高采青等高难度“梅花桩”动作博得满堂彩。作家们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佛山醒狮最为威风凛凛的一幕。

“我好喜欢舞狮表演。”泰国作家贾萨尼·泰颂提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广东,非常振奋。“对于年轻作家来说,中国作家协会举办这类活动大有裨益,它能促使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欢聚一堂,增进交流的机会,互相激励创作出更出色的作品。

新加坡作家周德成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表示,虽然他之前没有来过佛山,但一直对黄飞鸿的故事有着很深的印象。而作为海外华人,广东曾是他的先祖生活奋斗的地方,对他来说更是意义非凡。“这次能够参观三个广东城市,能够穿街走巷,我可以借此拼成我心里更完整的广东。”

“我建议年轻青年作家要走出去,接触真实的人,亲眼看过一些事情,会有不同的感受。”在越南翻译家、出版家阮丽芝看来,在采风途中深入当地,能够更好地了解它的文化,对翻译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在饱览文物的风采之余,还需要通过阅读来补充相关知识。接下来她计划写一本书,记录下她在中国的见闻。

老挝作家沙愿飒·万猜耶德介绍,第一次来到中国,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佛山禅城。“这些古建筑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得非常好,实现了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融通。”

作为广东人,中国作家陈崇正对广东文化深厚的底蕴感到特别骄傲。在与东盟作家的交流中,他感受到了作家们对于岭南文化的热情。“东盟青年作家群体中有很多华裔,这次活动能够激发他们对广东文化、岭南文化的兴趣。希望更多东盟青年作家关注岭南、书写岭南,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他说。

中国作家朱铁军则表示,参观祖庙,能够领略独特的岭南古建风貌和广府文化的脉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具魅力,能够让外国作家更好地认识中国,也让我们倍感文化自信所带来的民族自豪感。文学跨越了国界和语言,让我们和世界紧密相连。”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通讯员 何小流

图片:主办方提供

编辑 王瑾 童慧
校对 肖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