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牵手澳门专才,开启“产才共融”新未来

作者 孙景锋 2025-05-25 19:57

5月24日,南海区里水镇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由澳门专才发展学会创会会长、南海区政协委员简浩贤,澳门专才发展学会副会长、里水镇招商引才大使蒋子健带队,14位来自澳门高校、文旅、科创、低空经济、金融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走进里水,实地考察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并与里水镇委镇政府、商会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相互链接资源,共谋合作机遇。

这是里水镇继今年3月赴港参与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后,再次主动出击,链接港澳资源。通过交流,不仅为里水镇与澳门各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两地未来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双方在人才引进、产业发展、文旅合作等多个领域达成了广泛共识,明确了合作方向,为下一步两地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

14位来自澳门高校、文旅、科创、低空经济、金融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走进里水。通讯员供图

14位来自澳门高校、文旅、科创、低空经济、金融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走进里水。通讯员供图

甩出人才合作大礼包,里水诚意满满

此次人才交流活动以“产才共融·链接湾区”为主题,是里水镇响应“百万英才汇南粤”号召,加强与港澳人才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14位来自澳门各领域的专才先后参观了纳德利龙舟文化基地、慢时光民宿、花卉种植园、锦鲤园、展逸包装制品公司和中天药业等代表性项目,深入了解了里水“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成果。

澳门专才代表团与里水镇委镇政府、商会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南方+ 孙景锋 拍摄

澳门专才代表团与里水镇委镇政府、商会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南方+ 孙景锋 拍摄

在座谈会上,里水镇经济发展办相关负责人从区域优势、产业基础、人才政策、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等维度,全面推介了里水镇优越的人才科创发展环境,展示了澳门人才在里水的广阔发展前景,以此为契机搭建澳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机制。

近年来,里水镇依托广佛都市圈核心区位的交通优势,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条,结合“梦里水乡”的生态品牌和优美宜居环境,配套完善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全方位展现了“以才兴产”的发展理念和招才引智的满满诚意,生动描绘出一个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创新发展高地。

在科技创新方面,里水镇正全力推进2000亩科创产业保护区建设,着力打造“全链科创园”发展格局。作为重点工程,规划建设超50万平方米的“里创未来”科创载体,重点面向新材料、医药健康、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优质土地资源和专业化科创空间保障。目前,镇属国资平台已率先整备5.2万平方米优质科创载体,以优惠条件面向各类人才科创项目开放入驻。

过去,里水村(社区)发展更侧重工业,人文价值与多元业态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如今,里水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推动“人文经济”赋能乡村新增长。接下来,将通过盘活乡村闲置物业,引入优质主理人资源,为乡村注入文创、餐饮、艺术等特色产业空间,培育本土人才,实现“外引内育”的双向赋能,打造兼具文化魅力与经济活力的乡村振兴新样本。同时,联动澳门等主理人,为乡村经济经营者开展经营理念、品牌孵化等培训,激活乡村生产动能。

里水城市和产业发展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通讯员供图

里水城市和产业发展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通讯员供图

为了吸引港澳高层次人才,里水镇创新人才对接和就业创业机制,在港澳设立引才站点,探索人才联合培养模式,链接港澳专才赋能本土人才,建立见习实习基地,提供5.2万平方米载体使用支持,为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接下来,里水将遴选优质企业设立港澳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打造港澳青年职业发展平台。里水还将为港澳推荐的见习实习人员建立专属人才档案,纳入重点人才储备计划,优先匹配龙头企业优质岗位,并提供职业指导等全方位保障服务,构建“实习—就业—发展”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文旅+科创+人才培训,探索合作无限可能

近年来,里水依托镇内平台和创孵载体,引进创新性、引领型人才团队,发展新材料、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了中天药业的粤港澳中药制剂联合实验室、一方制药与澳门大学共建实验室等项目落地,与澳门的合作有了一定基础。

为进一步深化两地交流合作,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人才引进、产业发展、文旅合作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合作意向浓厚,为两地未来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两地的产业合作机会,国瑞投资管理横琴有限公司瑞士维基环球基金董事长徐丽亭对里水的产业发展表现出浓厚兴趣。她指出,里水规划有3000亩产业用地,很多产业园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下一步希望带领团队过来深入研究,交流如何投资和管理产业园,将更多好的经验带到里水,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澳门专才发展学会副理事长赵家祺则从金融证券的角度提出了合作建议:“我们从事金融证券行业,一方面可以链接资金带到里水,另一方面里水企业如果有出海需求,我们可以为他们对接资源。”

澳门专才代表团一行参观了纳德利龙舟文化基地。  通讯员供图

澳门专才代表团一行参观了纳德利龙舟文化基地。  通讯员供图

澳门和里水两地旅游资源丰富,如何深化两地文旅合作也是交流的重点。澳门休闲旅游服务创新协会副会长李旋超首次到访里水,对当地的文旅资源赞不绝口:“里水的龙舟、锦鲤、兰花产业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龙舟项目非常适合开发团建活动,拓展银发经济。”

澳门周报总编辑杜燕红作为里水乡亲,从媒体角度提出建议:“可以联动澳门主流媒体宣发里水的文旅资源,将展旗楼、梦里水乡景区等景点推向大银幕。”

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协会执行会长丘兴方则表示:“研学路线是让澳门人认识里水的绝佳切口,两地距离仅两小时车程,合作潜力巨大。”

此次到访的澳门专才发展学会致力为澳门各领域专业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遇,里水产业实力雄厚,对各类人才有着强烈需要,双方也就人才与科研双向赋能进行了深入探索。

澳门专才聆听里水城市和产业发展成果。南方+ 孙景锋 拍摄

澳门专才聆听里水城市和产业发展成果。南方+ 孙景锋 拍摄

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王宇关注到里水的第二产业,他认为:“里水以第二产业为主,可以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寻找人才、资金和研发支持。供应链金融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里水蝴蝶兰产业已经做到全国四分之一的产销,可以进一步实现产业数字化和金融化,实现强链补链。”

澳门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彭祥佑强调了高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高校的研究要配合企业需求,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澳门的产业相对单一,里水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为学生实习和研究提供了机会。通过交流和实习,我们可以共同培育人才,为里水的发展贡献力量。”

澳门项目管理协会副监事长陈家文则从旅游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了合作方向:“澳门是一个旅游城市,与里水会有很好的合作碰撞。里水需要平台、人才和产业,澳门有较多院校,除了引进人才,还可以考虑培训自己的人才,在培训教育方面加强合作。”

里水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广东优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平对陈家文的建议进行了回应:“里水总商会正在推进营商学堂,旨在加强人才培训。陈博士刚才提到的通过人才培训加强双方合作的想法,与我们的企业发展需求非常契合,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合作机会。”

“今天的交流机会非常难得,澳门和里水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里水镇党委副书记任雨表示,通过今天的参观交流,双方还达成了明年国际人才引进的意向,这为未来的合作开了一个好头。

“欢迎到‘宝藏小镇’来!”

本次交流活动还成功推动了里澳合作。活动现场,里水文旅集团与澳门旅行社协会达成了合作框架,双方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文旅资源对接,联合策划国际旅游推广活动,打造“一程多站”跨境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具有大湾区辨识度的旅游IP,并推动旅游人才联合培养。

澳门专才发展学会创会会长、南海区政协委员简浩贤为里水深化与澳门合作提供建议。南方+ 孙景锋 拍摄

澳门专才发展学会创会会长、南海区政协委员简浩贤为里水深化与澳门合作提供建议。南方+ 孙景锋 拍摄

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深化两地交流合作,澳门专才发展学会创会会长、南海区政协委员简浩贤在总结发言中提出了几点建议:“未来两地合作要以小见大,可以重点打造一两个精品项目,做出口碑。里水要引入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国际人才,可以以澳门作为飞地,通过澳门加强国际人才的引介。在科研合作方面,未来可以考虑由里水企业出题,澳门高校解题,将我们的资源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最后,在宣传里水方面,我们要扩大力度,多到澳门来推介人才政策和企业。”

“大家今天给了很多建议,我深受感动,深切感受到各位专才在各自领域的敏锐和愿意分享的交流情怀。”里水镇党委书记邓秀娟对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她用三个“共”分享了她本次交流的感受。

首先是共向奔赴,“今年3月26日,我们赴港参与国际人才交流活动,与大湾区港澳人才协会携手共建引才合作站点。当天在香港授牌包括蒋子健先生等首批招商引才大使,时隔两个月,蒋先生反应迅速,携澳门专才发展学会同仁专程来访,我相信通过交流合作,我们一定能找到更多合作的切入点和方式方法。”

里水镇举办“里不设限”创新创业交流营活动,吸引主理人、乡创青年加入“创新创业运营伙伴圈”。通讯员供图

里水镇举办“里不设限”创新创业交流营活动,吸引主理人、乡创青年加入“创新创业运营伙伴圈”。通讯员供图

其次是共商合作,“今天参观的每个点大家都有反馈,里水是一个宝藏小镇,14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种产业都能找到。我们有8500多家企业,每位企业家都在认真发展自己的产业,有强大的生产力。可以说,里水是工业重镇、农业大镇,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我们是有足够空间来承接澳门科技、人才、产业的纵深腹地,我们的产业也需要澳门的人才。”

最后是共创未来,邓秀娟表示,希望未来可以走进澳门,链接澳门资源,在人才引进、产业发展和本地人才培养方面接受澳门的高质量辐射,“南海的‘海’是海纳百川的海,里水的‘水’是如鱼得水的平台,期待与大家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交流。”

采写:南方+记者 孙景锋

通讯员 里宣

编辑 黄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