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飞溅、号子震天、人群欢腾……五月初一,东莞东坑镇异常热闹,一场阔别20多年的龙舟大戏再次上演。
5月27日,“潮起湾区·龙游东坑”2025年东坑镇龙舟文化节在东坑内河新门楼渡头开幕,来自各村的12支龙舟队伍遵循镇内七大姓氏排序惯例,分六组依次登场,岸边观众的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等了20多年,终于又能在自家河上划龙舟了!”新门楼村龙舟队队员谢大哥难掩激动之情说道:“小时候跟着父辈看,现在轮到我们把这份精气神传下去了。”
龙舟巡游过程中,两岸人头攒动,孩童骑在大人肩头挥舞彩旗,年轻人举着手机全程直播。从外地专程赶回来的王先生感慨道:“朋友圈早就刷爆了,这种浓浓的家乡味,离开再久也忘不了。”
人因水而聚,城因水而兴。作为寒溪河流域的龙舟文化重镇,东坑的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曾经,东坑各村共拥有25艘传统特色龙船,每年端午节,隆重的游龙趁景活动热闹非凡。东坑“扒龙舟”有着抢青、犒船、趁景、送喜账等独特习俗,“寒溪龙船十四景”更是家喻户晓。
遗憾的是,随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寒溪河流域的水质越发受到污染,龙舟活动逐渐走向衰落。
20多年后,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东坑通过内河清淤、污染源控制、水生态修复及生物强化等措施,全面整治内河污染,修复内河水生态。如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成群的景象再现东坑内河,为龙舟活动的回归提供了绝佳条件。
龙舟的回归的背后,彰显的是正是东坑城市发展逻辑的深层变革。
东坑镇的工业占GDP比重多年保持全市第一,其经济密度逼近每平方公里10亿元GDP,甚至比广州还要高。与20多年前相比,东坑镇的工业产值大幅增长,但全镇水污染不仅没有加重,反而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逐渐恢复自净能力。
20多年间,东坑做对了什么?
做“大”产业集聚规模。
从招引正崴集团打造通讯电子产业,到引进新能德打造锂电池新能源产业,再到引进东勤科技打造高端装备智能制造、AI服务器等产业,东坑通过抢抓三轮工业转型风口,从来料加工、低端代工一步一步向先进制造迈进,先后培育出正崴集团、新能德、东勤科技三个百亿级大企。
产业集聚大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得全镇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更加紧密,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这种效率的提升,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有利于工业经济的绿色发展。
做“强”新兴产业经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而人工智能正是最重要的驱动力量。东坑三大产业集群继续往高端发展,均属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细分领域,而且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很高的契合度。这为东坑重塑产业生态,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向“新”的东坑,不断把握新风口新趋势,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芯、器、核”等高附加值环节转型。东坑的新兴产业正呈现出加快发展态势,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做“精”城市品质提升。
通过主打“精致发展”概念,东坑镇持续做优做活“产城人融合”文章,加快推动美丽乡村释放美丽经济活力,城市品质内涵不断迭代升级,绿色发展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肌理。
如今,东坑镇已逐渐形成以城市品质提升引领经济社会综合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优质的生态环境、日益提升的城市品质成为东坑吸引高端科技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支撑。
南方+记者 韦基礼
东坑融媒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