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些变叶木、米仔兰盆装绿植好美呀!”“以前这儿堆得连下脚都难,现在一片绿油油,变化好大!”近期,越秀区高第西街36号宣传栏空地前,路过的行人和商户纷纷驻足赞叹。曾经堆满杂物、挤满车辆的“卫生死角”,如今变身绿植环绕的“口袋花园”,成了专业街最动人的新景致。
这片位于高第西街中间段的空地,曾是周边居民的“心病”:杂物堆积,电动车、共享单车乱停放,不仅阻塞公共通道,影响专业街的市容外貌,也浪费了宝贵的空间资源。在此之前,属地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对乱摆放的居民、商户进行思想教育,可“整治—反弹”的循环始终没断,“看着心疼,却没辙。”老街坊陈伯的话,道出了大家的无奈。
转机出现在2025年5月。越秀区人大代表陈文胜、周小娟、伍惠汉在当月进站活动中听到群众反映上述问题。“这地儿要是能变绿,咱高第西街的档次肯定能上一个台阶!”代表们深知,群众的“急难愁盼”里藏着城市治理的“必答题”——既要扮靓“面子”,更要温暖“里子”。
三位代表一头连起居民需求,一头跑起部门联动:伍惠汉、周小娟牵头组织街道、社区、园林部门开协调会;陈文胜一头扎进专业街,收集居民和商户的意见,“希望种植一些四季常青的树木,为街道增添绿意”“想搭配一些花卉,让空地更具观赏性”。居民们的建议被一一记在本子上,成了绿化方案的“关键词”。
最让大伙儿暖心的,是筹钱的“热心账”。陈文胜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负责绿植的资金来源筹集,共发动了区城管局、人民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广大口腔医院、社区党员等单位、企业和党员进行募捐。获悉是改善居民群众居住环境的绿美工程,相关单位和个人都踊跃捐款。
募捐筹集完毕,三位区人大代表与园林部门专业人员一起,对空地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他们根据空地的面积、光照条件以及居民的意愿,精心设计了绿化方案。经商议,最后选择了适合本地气候、耐养好看、颜色各异的植物品种变叶木、米仔兰等,配搭不同的花箱,以丰富的颜色为专业街增添亮色。在现场规划、研究方案、施工过程中,三位代表多次到现场监督,确保绿化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关注每一棵绿植的摆放位置,种植方法,保养细节等,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高第西街宣传栏这片曾经是卫生死角的空地,终于旧貌焕新颜,成为了专业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大提升了高第西街鞋业专业街的外貌和档次。居民和商户们茶余饭后经常来到这里聊天、赏花、淋水,对改造后的环境赞不绝口,为人大代表们的辛勤付出点赞,也为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表示感谢。
一片绿地的蝶变,是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注脚。从收集民意到协调资源,三位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期待,让“绿美工程”真正成了“民心工程”。
南方+记者 马艺天
通讯员 杨一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