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百千万筑梦”突击队深入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以专业为笔、以青春为墨,用智慧赋能发展,描绘了一幅乡村文旅融合与生态康养的新画卷。
党建引领:校地共建,共绘振兴蓝图
7月12日,足荣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结对共建签约仪式。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党总支与足荣村党支部携手,开启了校地合作的新篇章。
突击队展开了地毯式的专业调研,队员们带着专业工具,走进10余户农家院落,与村民促膝长谈,又深入核心企业茂德公集团,细致了解产业运营。他们运用文化资源评估、田野调查等专业方法,系统梳理村庄的历史文脉、传统习俗(如雷州石狗、蒲编工艺)以及生态资源,为后续精准施策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和认知基础。
文旅赋能:以“蜜蜂精神”酿就乡村甘甜
在足荣村,“蜜蜂精神”是村民团结协作、默默耕耘的生动写照。这种奉献情怀被队员凝练成“蜂起足荣,路在脚下”文旅宣传片。非遗工坊里编蒲织篾的巧手、532咖啡厅升腾的乡土香气,以及团队与白酒专家周正昌共商品牌升级的研讨场景……“蜜蜂精神”在镜头的聚焦下生动展现。
此外,团队通过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推文等新媒体形式,将雷州石狗文化、茂德公大观园等特色IP推向全国。着眼长远,突击队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手把手教村民运营社交媒体,帮助他们构建可持续的品牌传播与引流机制,让乡村的“百花之蜜”香飘更远。
文创设计:以匠心“封装”乡村文化
石狗冰箱贴精致小巧,颇受喜爱;印有蒲编经典纹样的环保购物袋新意满满;茂德公品牌的石狗造型摆件灵动可爱。这一系列创意设计产品,正是突击队深度挖掘当地文化符号,历时数日精心设计出的极具足荣特色的“文旅宣传文创矩阵”。
队员们将雷州石狗、蒲编工艺等非遗元素,以及茂德公品牌等在地文化标识,巧妙融入实用文创产品。这些兼具美观性、实用性与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不仅成为游客喜爱的“乡村伴手礼”,更是足荣村文旅形象直观生动的“移动名片”,有效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为乡村引流注入了新动能。
非遗传承:让文化“活”起来
面对非遗传承的挑战,突击队发挥文化创意专业特长。队员们系统梳理雷州非遗资源,创新研发出一系列研学课程,如青少年红歌传唱、非遗漆扇手作等,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教育产品。他们还通过专业访谈与影像记录,把手工艺人的技艺与故事精心保存下来,并运用新媒体传播策略广泛推广,有效提升了雷州非遗的可见度与影响力,实现了文化保护与活化的专业闭环。
产业升级:咖啡与白酒的“文化+”
在足荣村532咖啡厅内,突击队通过与咖啡主理人交流研讨后,为该村咖啡厅设计了专属文创设计图:雷州石狗图腾跃上挂耳咖啡包装,蒲编纹样流转杯身,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交融生辉。
队员们还结合品牌策划与数字营销专长,提出系统性升级方案——空间改造(雷州石狗主题墙绘、蒲编装饰)、产品创新(“雷州红土拿铁”“蜂蜜咖啡”等本土特饮)、传播策略(短视频打造“乡村咖啡馆”网红打卡点)。
与此同时,队员们与周正昌对当地的白酒文化进行深入交流。针对雷州白酒“有品质无品牌”的痛点,团队提出“文化+品质”双驱动策略:包装设计上采用雷州石狗、红土稻田等意象,突出地域特色;营销渠道上通过“非遗市集+电商直播”组合拳,讲好“一杯白酒背后的雷州故事”。周正昌感慨道:“此举是落实‘百千万工程’产业振兴的具体实践啊!”
森林康养:自然疗愈,绿色经济
基于足荣村1400余亩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突击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为当地制定了科学的森林康养项目规划方案。该方案以300多年树龄的原始樟树林为核心,创新性地划分了三大功能区:在森林疗愈区规划了1.5公里环形步道,结合芳香植物景观设计;古树文化区依托百年樟树群设置冥想空间;森林运动区则规划了太极练习场地等设施。团队还针对不同功能区的运营管理提出了专业建议,为足荣村未来开发森林康养产业提供了重要参考。绿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足荣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从品牌打造、文化传承,到产业升级、生态规划,突击队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澎湃的青春热情,在足荣村激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成功实践了“专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未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将持续深化合作,探索“党建 + 专业 + 产业 + 生态”的融合创新模式,让高校的专业之光持续照亮足荣村的振兴之路,为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贡献更多专业力量与青春担当。
撰文:王嘉辉 陈琳淳 钟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