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社村”合作试点:全链服务激活三华李产业新价值

南方农村报  2025-07-15 18:58

盛夏七月,广东省信宜市钱排镇的山间传来阵阵无人机轰鸣声,数十架无人机来回穿梭,将一筐筐刚摘下的三华李运往山下的分拣中心。信宜社村公司创新性推出的无人机采运服务,通过“换筐不等人”10秒极速吊运衔接,让农户真正实现采摘入筐即可离场,单机日均作业量能达6000斤,效率较传统人力背运提升600%。看着忙碌的“空中列队”,果农们的脸上洋溢起笑容。“现在再也不用肩挑背扛,骑着摩托运送果子了!”种植户周生乐呵呵地说道。

无人机穿梭在山间果园,运输三华李

无人机穿梭在山间果园,运输三华李

以前一到三华李丰收季,果农们需要用摩托车一趟趟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回运送鲜果,每人每次最多只能运100斤左右,不仅耗时长、效率低,还经常因为颠簸导致果子受损。现在,一架无人机一次就能运输150-200斤,且仅需三五分钟就能完成一趟运输任务。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信宜市“社村合作试点工作的创新实践——通过构建“社有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打造“县镇村联合+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全产业链经营服务体系,信宜市三华李产业正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试点到规模

村集体增收明显

三华李是广东重要特色农产品之一,在信宜的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全省第一,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10万人,在支持推动农户和村集体增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信宜地形以山地为主,超过90%的三华李都种在山上,长期面临着山区果树管理困难、采摘运输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等问题。”信宜市社村合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信宜社村公司”)总经理张永祥介绍。

听说信宜市要开展“社村”合作试点,白木村很早便提交了申请。据村支书杨显东介绍,去年他们村流转了100亩散户果园交给信宜社村公司统一管理,由社村公司统筹农资农技、收储物流、产销对接等服务,一年下来,效果非常明显。“跟信宜社村公司合作,三华李种植有他们提供服务,品质得到了保障。村集体和村民不仅能拿地租租金,还能通过社村公司统一收购销售三华李获得销售分红。”杨显东指出,今年三华李是丰产年,信宜社村公司开展稳价收购,有效稳定了市场价格,改变了过去果子产量大“低价伤农”的状况。

信宜社村公司农服人员在果园指导生产

信宜社村公司农服人员在果园指导生产

白木村是首批享受到产业发展增值收益的村集体之一,这样的变化并非个例。截至今年4月,信宜社村公司针对当地三华李、坚果等作物开展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2万亩,已面向首批24个参与到“社村”合作的村集体发放分红130.68万元。

科技赋能

无人机、分选设备齐上阵

在钱排镇,拥有30多年种植经验的种植户李大明现在管理有700多亩果园。“以前施肥、打药、摘果子都得靠人工,遇上农忙,经常因为找不到足够的人手误了农时,现在跟信宜社村公司合作后,完全不用担心果园管理问题。”李大明介绍,无人机能高效完成肥料运输、打药、鲜果运输等工作,而且信宜社村公司还运用数字化技术和物联网设备,及时监测果园的病虫害情况,让他省了不少功夫。一年算下来,管理成本比他之前还少一点,李大明非常满意。“以前用摩托车拉肥料,一次只能拉2包,碰到雨天路滑还摔过几次,肥料撒了心疼得睡不着。现在信宜社村公司的无人机队1天就能完成之前一个星期的工作量。”新农人赖春明不仅是当地的种植户,现在也是信宜社村公司的一名服务人员,在管理好自己果园的同时,还承接起了其他果园的服务,能多挣一份工钱。

以前,靠人工分拣三华李难度大、效率低,果农收获后多以卖统果为主。如今,走进信宜社村公司的三华李分选中心,高效运转的自动化分选设备根据三华李糖度、色泽、果径大小等指标进行分级,每小时处理3-5吨鲜果,精品果、优质果和普通果分别对应到不同渠道进行销售,效率大大提升。

通过分选设备,三华李实现分级销售

通过分选设备,三华李实现分级销售

分选后的三华李装箱中

分选后的三华李装箱中

“现在有了分选设备,果子分级销售,品质好的果子能卖到更高的价格,果农们也更注重果园的管理工作。”杨显东对信宜社村公司的分选设备赞不绝口,认为这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论框卖”的粗放模式。

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信供优品”、“信字号”的区域公共品牌逐渐被公众熟知,通过统一包装、溯源认证等,切实提升了农产品价值。此外,信宜社村公司还组建了电商直播团队,运用互联网工具拓展销售渠道,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信宜的高品质三华李。

从生产端的耕、种、管、收到流通端的分级、包装、销售,信宜社村公司正逐步构建起三华李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信宜社村公司总经理张永祥介绍,在种植环节,通过对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除草等实施标准化作业,种出的果子产量稳定、品质好;在销售环节,运用自动化分选设备及新媒体工具,畅通三华李销售渠道,让优果卖上更高的价格,提升产业价值。

各方获益

农户、村集体、企业多方共赢

信宜社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了一套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利益分配体系。在与白木村的合作中,村集体通过“土地租金+销售利润分红”获得稳定收益,农户则享受“稳价收购+居间服务收益”的双重保障。

杨显东给记者算了笔明细账:100亩果园流转后,每亩地每年可得租金500元左右,果子销售后村集体再按利润的30%进行分红,仅此一项2025年村集体就能再增收4万元。更重要的是,标准化的种植管理和分级销售模式使三华李销售均价较往年提升了20%以上,效益大幅提升。

“跟信宜社村公司合作,他们帮忙管理还帮忙卖果子,这比自己种地强太多!”在今年的分红大会上,张生攥着刚领到的5000元笑得合不拢嘴。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信宜越来越多的村子里已成常态。信宜社村公司用 “土地租金+利润分红+服务收益”的合作助农增收机制,让农户、村集体、企业实现了合作共赢。

42岁的李森,曾从事土建工程工作,今年3月份报名参加了信宜社村公司的飞防培训,4月份就果断购置了大疆T100无人机。他从地勤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在能熟练操控无人机后便逐渐承接了玉米飞防、农业吊运等项目,到今年5月份累计收入就达到两万五千元。他表示,将继续考取CAAC证书,并计划再购入3台无人机支持业务开展。像他这样的返乡人员,信宜社村公司已培养50多名,组成了“飞手-分拣工-直播员”的新农人队伍。

90后李秀红更成了“网红主播”,她的直播间里,三华李通过分级销售,最高能卖到32元/斤,今年已通过电商卖出超40万元。直播间的手机里,订单消息响个不停。

组建电商直播团队,拓宽三华李销售渠道

组建电商直播团队,拓宽三华李销售渠道

山坳里的变化还在继续。除了信宜三华李,信宜的澳洲坚果加工车间里,脱壳烘烤设备把坚果变成了休闲零食,附加值提升50%;信宜的水稻田里,无人机飞防让农药用量减少25%,亩产提高15%……

暮色中,又一架无人机载着鲜果掠过山坳。山脚下,分拣中心的灯光映着果农们的笑脸。信宜“社村”合作就像一粒种子扎进了山区,将村集体、农户、新农人等拧成一股绳,让信宜的大山里生长出助农增收、科技兴农的希望之花。

撰文:梅远君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任亚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