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盛夏,清远市清新区龙颈镇的薄膜大棚内,七指毛桃嫩叶舒展;禾云镇3000亩岗梅林下,藤蔓悄然攀爬;广东良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良田公司”)组培中心里,数十万株金毛狗蕨幼苗在玻璃瓶中静待移栽……一幅财政资金“小切口”撬动林业产业“大循环”的变革画卷,正在粤北山区徐徐铺展。
2024年9月,广东省林业局、省财政厅联合启动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项目,以3000万元“真金白银”支持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的地区。清新区凭借“确权到户、流转成片、产业成链”的改革实践,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县区。
这笔省级奖补资金的注入,既是森林药材从“资源宝藏”迈向“产业金山”的关键支点,更是书写了清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三产融合的创新答卷。
改革破题:林权流转激活“沉睡资产”,龙头引领构筑产业支柱
清新区是广东省林业生态区,森林覆盖率68.26%,森林蓄积894.13万立方米,林业产业资源丰富。其独特的丘陵地貌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更孕育了丰富的野生中草药资源,涵盖百合、玉竹、岗梅等品种多达700个。目前,清新区与肇庆、韶关并列为广东野生南药三大分布区。
良田公司龙颈镇种苗基地,一棵棵板蓝根整齐排列在田垄间,翠绿的叶片舒展饱满。
良田公司龙颈镇种苗基地,一棵棵板蓝根整齐排列在田垄间,翠绿的叶片舒展饱满。
然而,十年前的景象却大相径庭。随着城镇快速发展,村民纷纷进城务工创业,加之耕作成本增加,大部分村民对林地弃耕,清新区部分林地一度面临细碎化、分散化的困境,生态资源长期“沉睡”。
面对这一困境,清新区以深化林权改革破局。一方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广东良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与龙颈、浸潭等镇村集体签订林地流转协议,将分散的1.5万亩林地整合为集约化种植基地。良田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逐步建成500亩南药种苗繁育基地和9500亩产业化种植基地,重点培育岗梅、金毛狗蕨等岭南道地药材。
良田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逐步建成500亩南药种苗繁育基地和9500亩产业化种植基地。
良田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逐步建成500亩南药种苗繁育基地和9500亩产业化种植基地。
另一方面,该公司以自有经营基地为基础,积极配合政府做好乡村振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工作,先后与龙颈镇、浸潭镇、石潭镇、太平镇等多个经济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产业共建+就近就业+固定分红”机制,多元联结带动农户共享红利、共同发展。2021年以来,共带动3700余农户创收增收。
“过去林地产出低,很多村民选择抛荒;如今林权确权到户,流转给企业种南药,不但有租金,年底还有分红。”龙颈镇、浸潭镇、太平镇等地村民正成为林权改革的受益者。曾经的“荒山坡”蝶变为“致富园”,林权改革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
2022年,清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基地被认定为广东省首批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2024年,良田公司龙颈镇种苗基地获“省级保障性苗圃”;太平镇、禾云镇等种植基地更入选“广东省中药材产业化基地”,这双授牌也为争取省级奖补奠定了基础。
机制创新:“补改投”打通资金血脉,全链布局锻造产业韧性
2024年,清新全区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6万亩,产值近6亿元。尽管发展势头强劲,但产业短板也逐渐显现:产业分散、规模不足,部分品种引种混乱,优质种苗匮乏、成本高,精深加工能力薄弱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升级。
清新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这笔省级的奖补资金既是对清新区森林药材产业发展潜力的认可,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清新区森林药材特色产业发展奖补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有着清晰而宏伟的总体目标,致力于打造“一中心、一园区、一平台加万亩基地”,涵盖了从良种繁育、种植示范到精深加工、品牌创建以及产业孵化等全产业链环节。
在良田公司的十万级洁净组培车间里,各种南药幼苗正在茁壮成长。
在良田公司的十万级洁净组培车间里,各种南药幼苗正在茁壮成长。
数据显示,项目第一期1800万元已到账。除了省级奖补的3000万资金外,实施主体良田公司再自筹3530万元,完成土地摘牌、GAP示范基地、检验检测中心、产业孵化研究院等九大子项目。
“小杠杆”瞬间放大2.2倍,形成6530万元“资金池”,为南药全产业链补上最关键的“种苗、加工、品牌”三大短板。
三产融合:万亩药田延伸价值链,“绿美清新”绽放共富之花
在良田公司的洁净组培车间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金毛狗蕨的孢子正悄然萌发。得益于奖补资金支持下的技术攻关,这种珍稀药材实现了工厂化量产,年产能达3000万株,仅需8个月即可出圃移栽。
这一濒危物种的“量产奇迹”,成为奖补项目最生动的注脚。
以金毛狗蕨的成功实践为示范,清新区依托奖补资金纽带,推动“国资+龙头企业+村集体”三方联动,正在加速构建起贯通种植、加工、文旅的完整产业生态。
一产筑基,标准化种植扩大规模。奖补资金支持八个镇建设示范性种植基地,通过“联农带农、大户种植、国储林”等模式,目标带动种植面积超3万亩,同时,企业自筹资金重点打造龙颈镇870亩核心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基本实现GAP标准化种植及全产业链溯源,成为农户“看得见、学得会”的样板田。
育苗工厂里工作人员正在给刚培育的石斛进行继代培养。
育苗工厂里工作人员正在给刚培育的石斛进行继代培养。
二产跃升,科技赋能提升价值。奖补资金支持的精深加工园区引入先进萃取设备,将药材转化为精油、膏方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同时,自建林药检测中心配备专业团队,严把质量关。产业研究院汇聚多名国医大师及行业专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科技支撑。
三产延展,绿美经济链动城乡。良田公司正打造的综合性实训基地,集教学研发、加工展示、康养体验于一体。未来,游客可在此观摩药材加工过程、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
太平镇车公洞村的岗梅园、龙颈镇石崇村的种苗基地等,正逐步成为绿美清新生态旅游的新节点。在不久的将来,森林药材产业将成为串联城乡、融汇三产的“绿色引擎”。
清新区这场“林业改革+产业创新”的生动实践,以林权改革激活了沉睡的林地资源,以“补改投”机制创新盘活了财政资金,以科技赋能提升了药材价值,更通过三产融合让生态红利惠及千家万户。这不仅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更扎实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采写:南方+记者 黄剑琴 邱淑平 贺欢 通讯员 赖一星
摄影:南方+记者 曾亮超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