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抓外遇、歌神捉逃犯,演唱会成了“流动派出所”?

南周知道 2025-07-23 11:33

从张学友的“流动派出所”到酷玩乐队的“出轨曝光现场”,技术正在重构公共安全的边界。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如今的演唱会怎么变成了“流动派出所”

(IC photo/ 图)

(IC photo/ 图)

谁能想到,一场演唱会会掀起一场全网热议的吃瓜事件。

近日,英国酷玩乐队在美国波士顿举行演唱会,在平常的摄像头跟粉丝互动环节,拍到了一对非常不愿意上镜的男女,两人表现得“惊慌失措”。事后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视频中的这对男女被证实为美国知名公司高管,且二人存在出轨行为。

事件的后续发展充满戏剧性,两位当事人相继辞职,全球网友见证了人工智能时代演唱会的吃瓜时速。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酷玩乐队事件中技术的"无心插柳",中国香港歌手张学友的演唱会更是"天网显威"的典型代表。

2018年9月28日晚8点,张学友世界巡回演唱会石家庄站在河北奥体中心举办,演唱会期间,石家庄警方成功抓获三名网逃人员,包括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的齐某某、涉嫌贩毒的宋某某和申某某。

这已经是张学友演唱会的“十杀”了。从2018年4月7日南昌站首个逃犯在现场落网开始,5月20日的嘉兴演唱会、6月9日的金华、7月6日的呼和浩特、7月8日的洛阳、9月21日的遂宁、9月28日的石家庄演唱会、9月30日的咸阳,公安机关在张学友的每一场巡演上都有“收获”,截至目前总共抓获各类逃犯46名。

这堪与“雨神”萧敬腾并肩的“神功”已被充分认可,张学友的演唱会也被网友调侃是“流动派出所”,为什么演唱会常有逃犯落网?

更大的人群基数,更高的逃犯比例

其实,不只是在张学友的演唱会上有逃犯被抓,在周杰伦、五月天等人的演唱会上,也曾有逃犯被抓,但至今仍没有哪一个歌手有张学友般的“神功”,演唱会上抓到逃犯的比例和次数如此之高。张学友演唱会的独特之处在哪?

这一方面自然是“歌神”的魅力实在太大了,“四大天王”里张学友的唱功最佳、流传度高的作品最多、男性歌迷最多。90年代,华人中曾经流行这样一句话:“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小姐的歌声,有风吹过的地方就有张学友先生的音乐回荡。”可见华人对张学友多么喜爱。张学友的票房号召力自然十分强大,每到一个地方巡演,票总是在几分钟之内被抢光,演唱会几乎每场爆满。逃犯也难摆脱张学友的魅力,即便知道法网恢恢,也要去听他的演唱会。

另一方面是,张学友是当之无愧的“巡演之王”,他的巡演次数最多,到过的城市最多,观众最多,逃犯的比例自然也就越高了。

张学友爱巡演是出了名的,在其34岁时就完成了单次巡演百场的纪录。目前华语歌手世界巡演次数TOP10里,他一人独占4席,榜首是正在进行的“学友·经典”世界巡演,榜眼是2010-2012年“1/2世纪世界巡演”的146场。许多歌手一辈子的巡演数量,都不及张学友一次巡演的数量。

热爱巡演,是因为“歌神”本身爱唱歌,而巡演才是歌手的本职工作。在欧美乐坛,一线歌手巡演是常态,因为巡演可以充分地磨炼歌手的技能、开拓眼界、增加宣传等。像世界级歌手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每一张新专辑发布都会举办至少50场巡演,多的可达百场。

再则,巡演也是对歌迷的一种回馈。张学友曾经表示,自己对演出保持初心,并非为了打破纪录而唱,一场接一场演出只为满足世界各地的观众。因此张学友此次“学友·经典”巡演的站点不只有省会城市,也会深入二三线城市,让经济和文化水平较落后的地区也能够享受到顶级巡演的盛宴。

巡演的规模大,巡演到达的二三线城市多,巡演的观众多,逃犯的比例自然也就更高。这与“歌神”的魅力有关,也与概率有关。

(IC photo/ 图)

(IC photo/ 图)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对于“喜获”逃犯克星的称号,张学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道:“我听到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查证了一下,才发现其实是我们国家太先进了,大数据是很先进的,所以只要在我们国家犯了法,无论是去听我的演唱会还是去便利店,都是很容易被抓到的,所以还是不要犯法。”

抓到逃犯的并不是咱“歌神”,靠的是实打实的黑科技,这就是我国发展迅速的“天网”系统。

“天网”系统,全称是“公安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目前中国已经安装了2000万个配备人工智能技术的摄像头,组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监控系统。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第五集《共享小康》中曾介绍过“天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人监测识别系统。纪录片中的一段监控视频,可以实时监测区分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并能准确识别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种类,以及行人的年龄、性别、穿着等。

行人监测识别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判断图像或者视频序列中是否存在行人,并给予精确的定位,该技术与行人跟踪、行人识别等技术结合,用于智能设备监控、人体行为分析、智能交通等。

当行人监测与人脸识别系统结合起来,就能够迅速实现“人海找人”。它在1秒内就可以将监控系统所抓取的人脸数据与公安网上逃犯数据库内的几十万数据进行计算对比,如发现逃犯,警务室内的警报系统就会瞬时响起,同时在电脑屏幕上就会显示出网上逃犯的信息、逃犯号、人像照等信息。

随着技术的不断强大,行人监测和人脸识别甚至比你的亲生父母或与你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伴侣更能识别你,当化妆、整容、变老、发胖等原因致使人类容貌变化并且令人难以分辨时,强大的技术依旧能一眼看穿你的本来面目。新闻曾有过报道,一名潜逃在外长达16年、体重胖了100斤的逃犯,还是被人脸识别系统识别出来,最终束手就擒。

而演唱会安检时稳定而强度较高的灯光照射,就更有利于人脸识别系统精准地识别每一个人的脸部特征,也能更精准地与后端数据库进行比对,所以准确度较高,一抓一个准。

从张学友的“流动派出所”到酷玩乐队的“出轨曝光现场”,技术正在重构公共安全的边界。

当演唱会灯光亮起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舞台上的巨星,更是一个无形却强大的数字守护者。如何在效率与伦理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智能社会治理的核心命题。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