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职院“星火突击队”探访连山禾洞“红绿古”乡村振兴密码

作者 黄津 2025-07-19 12:13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学子日前组成“星火突击队”,深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禾洞镇开展“红色+”研学赋能乡村振兴实地调研,以“红”(红色文化)、“古”(非遗传承)、“绿”(绿水青山)为脉络,系统梳理当地核心资源,探索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青年智慧。

红色文化铸就精神坐标

禾洞镇位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部,壮瑶民族文化特色突出,同时也是红七军战略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休整地,在1999年被划定为革命老区,拥有优良的红色革命传统。

在禾洞镇团委、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引导下,“星火突击队”成员先后前往禾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禾联村委会政岐村、禾洞镇中心学校思源室、单昌辉故居以及禾洞镇红色绿美生态公园等地系统梳理红色资源谱系。在政岐村乡村微型博物馆,队员们了解政岐村的村庄发展脉络、民俗文化传承及革命前辈的事迹,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在乡村发展中的精神内核,它既承载着革命先烈的担当奉献,也延续着新时代建设者的奋斗初心。

随后,团队来到禾洞镇中心学校思源室,思源室运用文字、照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红七军进入连山的革命历史,以及单昌辉等革命前辈组建禾洞中队为解放事业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为进一步了解单昌辉等革命前辈的革命事迹,团队来到单昌辉故居,近距离感受革命星火蔓延的历史,如今的单昌辉故居已成为清远市“家教家风实践基地”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本土教材”,激励着人们汲取红色力量。

步入禾洞镇红色绿美生态公园,庄严肃穆的雕像定格了红七军战士的姿态,团队一致认为,这种“红色+生态”的创新模式将自然景观与红色记忆有机融合,有效实现了革命传统教育与自然景观体验的双向赋能。

非遗传承激活文化动能

为深入了解禾洞镇在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具体举措,“星火突击队”团队来到满昌村,重点关注禾洞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香火龙”。

舞香火龙是流行在禾洞镇茶洞、政岐一带村庄的一种民间艺术,常在节庆日中亮相。香火龙由芒萁草晒干捆扎而成,因为龙身要全身插上点燃的香火,在漆黑的夜晚,密集的红色香火光映亮龙身,故名香火龙。表演时,由一名身手敏捷的年轻人在前面高举龙灯,以珠戏龙,加上锣鼓手五人,整个舞火龙队伍多达二三十人。

学习舞香火龙。禾洞镇供图

学习舞香火龙。禾洞镇供图

禾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计划通过“三个一”(即建立一个传承基地、培养一批传承人、打造一个品牌活动)推动非遗活化,目前在满昌村建成训练场地,有30余名村民参与学习舞香火龙。团队负责人表示:“非遗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青年学子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推动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

科技赋能农业转型升级

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禾洞镇不断强化“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培育“农业经纪人”,引入高层次人才团队,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向智慧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实现“一株草”向“一条链”的跃升。

在墨尔本大学硕士毕业的海归“新农人”文静带领下,团队来到禾洞镇南药智慧农业实践创新基地,系统了解基地产业规模与关联技术应用。目前,基地正着力打造数字化试验田,积极探索智慧农场模式,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通过推进农产品多样化与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后续计划依托当地低光污染的自然禀赋,发展星空摄影、生态旅游等,推动三产深度融合。

文静向团队传达了“取之于乡,用之于乡”的理念。目前,基地常态化免费为本地妇女和农户提供系统性技能培训,内容涵盖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包装及乡村旅游运营等关键环节,有力实现科技惠农。后续,还将积极推动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致力于引入前沿科技与知识,持续优化农业生产质效,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生态经济释放绿色动能

禾洞镇皇后山茶庄园位于海拔800米以上,占地面积2400多亩,群山环绕、常年雾气缭绕,集有机茶种植、加工、销售及休闲农业观光、高山森林康养于一体。茶庄园负责人练键濠为团队介绍了皇后山的历史、茶庄园的发展历程、茶叶主要品种、市场前景、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情况。团队发现,茶庄园以保留原始自然生态,打造特色茶梯田景观,结合森林康养理念,结合壮瑶民族风情,形成独特的产业链。

体验采茶。禾洞镇供图

体验采茶。禾洞镇供图

在禾洞镇顺利茶叶种植合作社,团队近距离观察茶农们采茶的过程。在绿意盎然的茶园中,茶农们熟练地进行着采摘工作,他们一边讲解着采茶的技巧,一边演示着如何精准地摘取嫩芽。队员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与茶农们展开热烈的交流。通过这次近距离的观察,突击队员们不仅了解了茶叶采摘的全过程,还深刻体会到了茶农们辛勤劳动的不易与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团队负责人说:“看过禾洞镇的茶叶,我们明白了发展茶叶产业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生态价值转化的生动实践,禾洞镇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生态理念合二为一,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次调研活动,让青年学子们深刻领悟了禾洞镇这片热土的“红”“绿”“古”三重内涵,不仅触摸到了非遗文化的温度,聆听到了革命历史的回响,更在绿水青山中看到了生态发展的潜力,深度理解了文化、生态、精神三要素在乡村振兴中的融合价值。

团队表示,乡村振兴需建立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平衡机制,后续将整合田野调查数据与专业优势,形成可操作的产业融合发展建议,助力禾洞镇打造粤北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用实际行动践行“以青春之我,筑梦乡村振兴”的青春誓言,与这座生态小镇共同成长,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书写青年精彩篇章。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韦滢 星火突击队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